拉丝工艺简介.ppt

拉丝工艺简介.ppt

ID:56372650

大小:76.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6-14

拉丝工艺简介.ppt_第1页
拉丝工艺简介.ppt_第2页
拉丝工艺简介.ppt_第3页
拉丝工艺简介.ppt_第4页
拉丝工艺简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拉丝工艺简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拉丝工艺简介与生产相关的拉丝部分主要内容玻璃纤维史拉丝部分辅助部分玻璃纤维史世界玻璃纤维中国玻璃纤维史世界玻璃纤维史1、20世纪初开始了玻璃纤维生产的工业化2、1926年美欧文斯伊里诺玻璃公司及科宁玻璃公司联手开始工业生产方法研究3、1938年11月成立欧文斯科宁玻璃纤维公司4、1939年,无碱玻璃纤维问世5、1935年,不饱和聚酯研制成功,E玻璃布与不饱和聚酯可以结合,促成了FRP(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诞生6、二战刺激玻纤工业的发展,一些玻钢制品开发刺激FRP7、1945年连续玻璃纤维原丝毡及短切毡问世8、1951

2、年,美杜邦公司发明沃兰偶联剂,解决了玻纤与塑料的偶联问题,同时,硅烷偶联剂问世,改进FRP性能9、1958-1959年,玻纤池窑投入生产,1959年美OCF的艾肯工厂日熔玻璃3t10、1968年,英皮尔金顿公司开发耐碱连续玻纤(AR玻纤)11、1980年以后,美用玻纤湿法薄毡制成防水卷材,刺激玻纤生产12、1980年,ECR无硼无氟E玻纤研制成功13、1994年,由两种不同玻璃成分的玻璃复合而成的玻纤Miraflex诞生中国玻璃纤维史1、1946年8月,“中国玻璃纤维工业社”在上海挂牌,1946年12月1日,程伟民采

3、用电熔法在1h内拉制出1kg高碱玻璃纤维2、1948年出,上海斯美玻璃纤维厂成立3、1955年,赴原苏联学习,1956年制定我国玻璃纤维发展规划4、1956年,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26孔铂坩埚,生产出2.6-6.1微米的无碱玻璃纤维5、1956年斯美玻璃纤维厂用30-104孔漏板,生产6微米玻璃纤维6、1957年底,北京建材研究院铂坩埚4.5-7微米无碱玻璃纤维7、1958年上海耀华玻璃厂年产500t玻璃纤维车间建成投产8、1963年12月上海召开第一届玻璃纤维会议9、1964年2月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成立10、1

4、966-1967年杭州玻璃厂与南玻院合作8块漏板电熔小池窑拉丝组合试验11、1970年杭玻12块漏板日产1.2t电熔无碱池窑12、1971年耀华38块漏板全火焰池窑,200孔到800孔13、19991972年玻璃纤维创刊14、1986年重庆玻纤从日东纺织株式会社引进年产1800t玻纤短切原丝毡及无碱无捻粗纱生产线15、1990年,珠海从美国原丝公司引进年产4000t池窑生产线16、1994-1995年初,珠海4000t冷修为7500t17、1996、4、20浙江桐乡市巨石集团5000t组合炉投产18、1996年4月上

5、海耀华10000t中碱池窑19、1996年5月重庆3000t无碱池窑20、1997年3月28日山东泰山玻纤首条10000t无碱池窑21、1999年1月重庆8000t无碱池窑22、2001年3月9日,泰山二期1.5万吨池窑点火23、2001年12月19日,泰山三期2万吨池窑第一条生产线点火24、2002年7月29日,泰山三期2万吨池窑第二条生产线点火25、2004年12月26日,第五条年产2万吨池窑生产线点火26、2005年3月16日,邹泰二期年产2万吨池窑生产线点火27、2005年第五条年产2万吨池窑生产线点火28、

6、2004年8月19日复材年产1.4万吨生产线点火拉丝部分基础知识无碱玻纤生产原理工艺流程无碱玻纤生产原理无碱玻璃概念:指玻璃成分中碱金属含量小于0.8%的铝硼硅酸盐玻璃,最早是为电气应用研制,现通叫E玻璃,E玻璃基础成分:SiO2、Al2O3、CaO,根据实际情况,用B2O3代替部分SiO2、MgO代替部分CaO,形成通用的E玻璃成分,各氧化物的变动,会改变玻璃的性能主要原料:石英石(SiO2),叶腊石(Al2O3)石灰石(CaO),硼镁石(CaO),硼钙石(CaO),纯碱(Na2O)辅料:澄清剂、硫酸盐、卤化物、复

7、合澄清剂对原料的基本要求保证基本的质量,减少波动批量进货,500吨,分堆存放对原料进行均化:减少化学成分波动,防止料粒分层,“漏斗流”出现均化种类:机械均化、重力均化、气力均化控制以下几个要素:均匀度、化学成份、含水率配合料配置玻璃配合料料方设计辅助原料含量的确定配合料的计算方法配合料的制备配合料的质量检测配合料控制系统简介玻璃纤维的熔制一、熔制原理二、熔制过程三、熔窑设备熔制原理玻璃的熔制过程是指配合料在高温下经过硅酸盐反应、熔融再转化成均质玻璃液的过程。熔融是指配合料反应后固相相融的过程;澄清是指从熔融的玻璃中排

8、除气泡的过程;均化是指把线道、条纹以及节瘤等缺陷减少到容许程度的过程,也是把玻璃的化学成分均化的过程。这些过程是分阶段交叉进行的。熔制过程硅酸盐形成阶段,此阶段对应温度大约在800~900℃。玻璃液形成阶段,此阶段对应的温度大约在1200℃左右。玻璃的澄清阶段,此阶段的对应温度在1400~1500℃以上。玻璃液的均化阶段。玻璃液的冷却阶段。玻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