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专项练习

中学教育学专项练习

ID:5643296

大小:10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2-20

中学教育学专项练习_第1页
中学教育学专项练习_第2页
中学教育学专项练习_第3页
中学教育学专项练习_第4页
中学教育学专项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学专项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项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A.古代B.现代C.近代D.中世纪2.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A.礼、乐、射、辞、书、数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D.礼、乐、射、御、书、数3.“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人的关系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D.教育与社区的关系4.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A.明清时期B.两汉时期C.隋唐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5.“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A.实践教育学派B.实

2、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6.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7.“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8.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A.自然性B.社会性C.生产性D.适应性9.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10.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A.质量B.可能规模C.规模D.速度11.把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三种

3、集团或三个等级的代表人物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孔子12.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13.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A.成熟B.遗传素质15C.环境D.教育14.提出“白板说”的是()。A.华生B.洛克C.卢梭D.格塞尔15.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16.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17.领会知识包括感

4、知教材和()。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18.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19.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20.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21.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A.双向作用B.指导作用C.重要作用D.决定作用22.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23.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

5、的是()。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24.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2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A.隐私权B.人身权C.名誉权D.荣誉权26.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27.学校教育的基础是()。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28.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15A.课外活动B.实践活动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29.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30.教

6、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31.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各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 、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32.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3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

7、.南洋工学                      D.洋务学堂 34.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常规管理   35.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 A.加减评分法                    B.操行评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模糊综合测评法 36.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8、C.个体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