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大豆油平版胶印油墨的研制.doc

环保型大豆油平版胶印油墨的研制.doc

ID:56453566

大小:9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4

环保型大豆油平版胶印油墨的研制.doc_第1页
环保型大豆油平版胶印油墨的研制.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环保型大豆油平版胶印油墨的研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当前环保大豆油胶印油墨概况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关注大豆油油墨的开发。美国大量生产大豆油,因此将大豆油应用于油墨制作方面也很先进。美国大豆协会(ASA)出台了SOYMARK使用大豆油产品认定,并就使用大豆油生产制造油墨给予认定标准。a.美国大豆协会(ASA)大豆油油墨认定基准 大豆油含量热干型轮转油墨7%以上单张印刷油墨20%以上Businessfrom型油墨20%以上Nonheaf型轮转油墨30%以上报纸用油墨(彩色)30%以上报纸用油墨(黑色)40%以上b.大豆油油墨特性(与一般油墨比较)与一般油墨相比,大豆油油墨具有很多特

2、性,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大豆油油墨特性:(优点)1、有利于环保比一般油墨含有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量少,有利于保护环境。另外,植物油成分的增加提高了生分解性。比一般油墨的脱墨效果好。2、机上稳定性良好植物油成分的增加增强了机上稳定性,减少了机上印刷不良的发生率。3、转移性良好  植物油成分的增加增强了油墨的转移性,使得油墨的着色性良好。4、提高光泽性植物油成分的增加提高光泽性。报纸用油墨的色泽良好。  (问题点)1、凝固慢 凝固速度稍微偏慢,这是因为大豆油是半干性油,参入纸张的速度稍慢。2、干燥慢单张印刷时,干燥稍微偏慢。大豆油是半干性油(一

3、般的油墨使用干性油),因此氧气聚合反应慢导致干燥稍慢。3、成本高植物油成分较多,得到从美国进口价格偏高。C.油墨中植物油使用量 现行产品大豆油油墨热干型轮转油墨5~15%7~20%单张印刷油墨10~25%20~30%各个印刷油墨生产厂家也纷纷进行了技术研讨,以期加快解决的以上所述的问题点。d,一般胶印油墨、大豆油胶印油墨和NONVOC油墨配方比较。二、现阶段环保型大豆油平版胶印油墨的研制在传统油墨中,一般含有30%~60%的石油系矿物油(属有机溶剂,含芳烃)。当印刷时,油墨的干燥需要挥发这些矿物油,会释放出大量有机溶剂,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全球

4、每年因油墨引起的有机挥发物(VOC,VollitileOrganicChemicals)污染排放量已达几十万吨。这些有机挥发物,可以形成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效应,而且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对于印刷工人,由于长期处于高浓度的VOC中,会对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造成极大损害。因此如何减少油墨中VOC的含量成为各国治理环境的重中之重。现在各国也都开始陆续制定严格的法令法规,以限制有机溶剂的使用和排放。大豆油墨是将传统油墨配方中20%~50%的的矿物油替代为自然环保的大豆油,从而使油墨中的VOC含量由原来的30%~6

5、0%降低到5%~15%。因此在环保呼声的推动下,大豆油墨必将成为今后胶印印刷用油墨的主流。尽管大豆油墨具有很好的环保前景,但由于大豆油自身的特点给大豆油墨的开发带来一定的难度,其主要的难点在于:①大豆油墨的干燥性问题;②调整大豆油墨墨性,使其接近甚至超过传统油墨。大豆油中只有9%双键含量较多的亚麻酸,而双键含量较少的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却占到了近80%。与其相比,传统的亚麻油中亚麻酸含量在52%以上,亚油酸等双键较少的植物油酸只占了30%左右。因此大豆油由于含有的较少的可反应双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相对缓慢,使制造出的大豆油墨出现干燥不良,会给

6、印刷带来如粘脏、附着力差等许多问题,也使油墨的可印刷性和印刷效率大大降低。同时由于大豆油替代了传统油墨配方中的部分矿物油,打破了传统油墨的墨性平衡,使大豆油墨在流动性、水墨平衡等方面都与传统油墨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通过全新的油墨配方将其重新达到平衡,使大豆油墨能在印刷中得到接近传统油墨,甚至更好的表现。对于油墨来说,影响其干燥性的不只是植物油,还有树脂、矿物油、连接料制造工艺等因素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油墨的干燥性。所以尽管大豆油自身在干燥性方面存在不足,但完全可以通过树脂的选择和调整连接料的配方、改进连接料制造的工艺以及油墨配方的合理配比来克服

7、大豆油的干燥性问题。依据以上思路,本文着重针对树脂的选择、连接料配方和工艺的调整以及油墨配方的合配比展开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内容和结果:1)通过树脂和矿物油的物性参数,以及连接料实验,参照环保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树脂和矿物油的品种;实验中选择了两种树脂和一种溶剂。树脂的综合参数为:树脂1:溶纳度1.0、软化点180℃、分子量Mw20000、酸值17;树脂2:溶纳度0.9、软化点180℃、分子量Mw27000、酸值19;矿物油溶剂的综合参数:馏程280℃~310℃、苯胺点93.5℃、凝固点-12℃、芳烃含量<0.5%。2)通过设计正交实

8、验表进行实验,选择合适的连接料配方和制造工艺。通过连接料固着速度的比较,流变性的对比,以及连接料溶纳度和粘度的参考,最终确定了一软、一硬两种连接料的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