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屠呦呦与青蒿素 课件.ppt

公开课屠呦呦与青蒿素 课件.ppt

ID:56556382

大小:310.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6-28

公开课屠呦呦与青蒿素 课件.ppt_第1页
公开课屠呦呦与青蒿素 课件.ppt_第2页
公开课屠呦呦与青蒿素 课件.ppt_第3页
公开课屠呦呦与青蒿素 课件.ppt_第4页
公开课屠呦呦与青蒿素 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开课屠呦呦与青蒿素 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次月考——试卷讲评屠呦呦和青蒿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分析综合能力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从《诗经·小雅》的名句中取名,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能在医学方面有所发展的希望。曲解文意,于文无据B.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发现了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青蒿素,因此,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C.在原有提取青蒿的方法不能保证理想的抗疟效果之时,屠呦呦从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启示。D.屠呦呦从小立志探索中药的秘密,所以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而这一专业当时没有人选择。限

2、定语发生变化E.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少数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在短期内显而易见,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研发的青蒿素不属于这一类。范围混淆答案:B3分,C2分,D1分解题指津①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②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③对照原文,咬文嚼字审选项,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确认选项。审读选项定区间⇒筛选比对巧判断⇒依据要求定答案选择题:常见的迷惑方式有:①意项增加或减少;②表述对象变化;③角度转换;④语境转换;⑤正面和反面转换;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⑥不成因果。(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

3、些?(6分)——分析综合能力命题指向: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限制条件:有哪些、简要分析(隐性要求)答题误区1(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6分)客观因素: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物专业,大学毕业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埋头从事中药研究,最后能从其它的资料里得出启示。未分点作答,答题不规范。1答题误区2(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6分)①她对医学的兴趣;②他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时,条件艰苦,但她坚持不懈,不怕苦;③埋头工作,心无旁骛,忠于自己的事业;④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不放弃;⑤不怕麻烦,有耐心,四处走访老中医;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4、答题范围不准,审题不清0答题误区3(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6分)①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还有各省研究所的帮助;②各组织人员的不懈努力,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③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得到的启示,不断试验,不断探索,不放弃的科学精神。概括不全,分点不清晰,不会归类4答题误区4(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6分)①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给她的启示;②中医科学院团队的帮助;③关键时刻,国家让她出任抗疟新药项目的科研组长。答题过于简练4要求:请各小组在相关段落中,划出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概括分析,形成完整的答案。第五段: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

5、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3)523项目是指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缘于越战的需要发起的一场大规模合作项目。最突出的成果代表是研究成功了抗疟新药青蒿素。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越南求助于中国。中国领导人下令,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作为一个秘密的军事科研任务,“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①国家提供研究平台:为满足越战需要,国家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发起抗疟大规模合

6、作项目,为屠呦呦提供了研究平台。第五段: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

7、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②中医文化深厚,文献丰富:历代医籍、老中医、相关文献尤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为其医药研究发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第一段: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②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