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场人员安全教育知识

进场人员安全教育知识

ID:5676612

大小:233.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2-22

进场人员安全教育知识_第1页
进场人员安全教育知识_第2页
进场人员安全教育知识_第3页
进场人员安全教育知识_第4页
进场人员安全教育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进场人员安全教育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进场安全教育培训知识一、安全生产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的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二、项目部安全生产特点1、工程规模大,工期紧,劳动强度大。2、施工环境恶劣,常年露天作业,生活条件比较艰苦。3、施工场地狭窄、人群集中、多工种联合施工,机械设备、建筑物资到处可见,经常出现多层立体交叉作业,事故隐患多。4、施工作业面流动性大。施工点多面广,人员设备很分散;三、安全生产概念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

2、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也就是为了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的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四、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⑴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各项目标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特别是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⑵“预防为主”,就是说,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去组织

3、抢救,进行事故调查,找原因、追责任,这些当然都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对事故预防也有亡补牢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谋事在先,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法律保障⑴、安全生产的市场准入制;⑵、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的制度;⑶、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措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制度;⑷、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的制度;⑸、对特种作业人员实

4、行资格认定和持证上岗的制度;⑹、对部分危险性较大的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安全条件论证、安全评价和安全措施验收的制度;⑺、对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实行安全认证和使用许可,非经认证和许可的不得使用的制度;⑻、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予以淘汰的制度;⑼、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经常性检查、处理、报告和记录的制度等。六、《安全生产法》的基本知识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江泽民主席签发主席令(70号)

5、并于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安全生产史上最完整、最权威的一部法律。《安全生产法》作为我国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法律,具有丰富的法律内涵和规范作用。㈠、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从业人员享有的权利:⑴有关安全生产的知情权。⑵有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⑶有对安全生产问题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⑷有对违章指挥的拒绝权。⑸有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的权利。⑹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有获得及时抢救和医疗救治并获得工伤保险赔付的权利等。从业人员的义务:⑴在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

6、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不得违章作业;⑵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⑶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主要负责人报告;⑷正确使用和佩带劳动防护用品。㈡、《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宗旨:《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是:1、是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是明确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

7、的权力和义务,规范从业人员安全作业行为,依法保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健康。3、是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减少和防止生产安全事故。4、是依法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强化责任追究。㈢、安全生产投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是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灭火工程、通风工程等;2、是更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3、是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4、是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5、是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

8、㈣、救援预案主要包括的内容⑴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机构;⑵应急救援预案的日常协调和指挥机构;⑶相关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分工;⑷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⑸应急救援组织状况和人员、装备情况;⑹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⑺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措施、人员疏散措施、工程抢险措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⑻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社会支持和援助;⑼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经费保障;⑽应急救援预案的其他内容。七、新施工人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