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ppt

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ppt

ID:56814127

大小:188.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6-28

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ppt_第1页
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ppt_第2页
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ppt_第3页
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ppt_第4页
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动态及防制对策概述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概述布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布病造成的损失是双重的,即人、畜两个方面都受损失。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流产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就世界范围而论,因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家畜流产、

2、消瘦、乳肉产量减少、影响畜种改良和推广以及人群劳动能力的损失或下降等,估计每年损失可达数十亿美元。病原学布氏杆菌属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可分为6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绵羊副睾型。但仅前4型对人类致病,另2型对人的感染国内外均无报道。一般自然环境:水、土、粪、圈生存4个月以上。畜舍:4-5个月以上水:5天-4个月鲜牛乳:2天-18个月土壤:4天-4个月冻肉:14-47天尘埃:21-72天对湿热、消毒剂、紫外线、抗生素敏感,对低热、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湿热30秒死亡。流行过程贮存宿主及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人群易感性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3、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禽、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存宿主。然而,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各种饲养动物:羊(山羊和绵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贮存宿主及传染源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山羊、绵羊都对布氏菌易感,感染率可高达40%以上。装满细菌的口袋:指胎盘和流产羔羊中含有大量布氏菌。实验布病绵羊流产后1-3个月经常在乳汁、尿、阴道分泌物中检出布氏菌。有的

4、病羊产羔一年后,乳汁中仍带菌。绵羊感染布病后1.5-2年,约有23%的羊能在体内检出病原体。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患病率高于7%。贮存宿主及传染源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黄牛、水牛、奶牛、牦牛均易感染布病,牛布病阳性率可达23%以上。世界各国特别是乳牛在发达国家都曾有过布病。在牛布病疫区,人的感染率高达30-40%,但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人仅占0.3-0.5%。病牛主要在牛群中传播,可引起爆发性布病流产,但对人的致病意义小于羊。贮存宿主及传染源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猪对布病敏感,感染率10%以上。通常由猪种布氏菌侵犯。猪布病也是以流产为特征,从流产的猪胎儿、胎盘、

5、羊水,甚至尿液以及公猪的精液都能检出布氏菌。我国从接触猪的饲养员和屠宰工人检出12株猪种菌,证实了猪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贮存宿主及传染源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国内外也报道了一些感染人的实例:有的在家中护理病人感染;有的通过性生活感染。然而,大量的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均为非病人传染所引起,在病人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少见。就人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发生传染罕见。传播途径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常见于与

6、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中,因此,我国和某些国家或区把布病定为职业病。传播途径经皮肤黏膜(包括眼黏膜)接触感染常发生于下列场所:1、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2、检查牲畜;3、饲养放牧病畜;4、接触病畜的尿、粪;5、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6、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7、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8、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9、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10、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

7、菌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煮熟的肉(烤肉、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布氏菌普遍易感。病后或疫苗接种后人群对布氏菌有一定的免疫力(病后免疫一般能持续2年,接种菌苗后的人群中仍有部分人对布氏菌易感)。流行特点一、分布:职业:凡是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性别:无性别差异,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年龄:青壮年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季节: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