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酬李穆见寄》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doc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doc

ID:56976541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30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doc_第1页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doc_第2页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刘长卿《酬李穆见寄》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刘长卿《酬李穆见寄》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孤舟相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1、诗从“相仿”写起,由“孤舟”写到“至天涯”,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第二句用“万转云山”和“更赊”起什么作用?答:点明乘船而来;说出路途遥远(或答为:起烘托作用)2、第三句转写“迎远客”,而“欲扫柴门”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第四句点题“青苔黄叶满贫家”,这两句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答:第三句表达“家贫”之意。这两句诗从自己写来,既有客人,

2、又有主人,写得精细贴切,凝练。作品鉴赏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

3、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赊,即远,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

4、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悦,主人的致歉与款待一一写出,意尽篇中。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不能

5、取同样手法,多融情入景。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三四句法倒装(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