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醚基础知识课件.ppt

纤维素醚基础知识课件.ppt

ID:57203119

大小:633.00 KB

页数:76页

时间:2020-08-03

纤维素醚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纤维素醚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纤维素醚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纤维素醚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纤维素醚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纤维素醚基础知识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纤维素醚基础知识1.利用可再生资源是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化工原料通常可划分为: 1950年前为乙炔时代; 1950~1980年为石油天然气时代; 1980~2000年为合成气时代; 2000年以后为生物和可再生资源时代。 采用天然可再生资源或生物原料,是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首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草案)》;我国每年未回收利用的可再生资源达300-350亿元;以高分子领域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是高分子时代,大多数是人工合成高分子原料是石油和煤炭。据估计目前世界石油总的储量才800多亿m3,每年要消耗30多亿m3,煤炭也不会超

2、过百年。美国《植物/农作物为基础的可再生资源2020年设想》技术指南。可以讲,开发新资源是全球性发展战略要求2.可再生天然多糖资源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在强调发展人类和谐社会的今天,合理利用天然资源中天然高分子材料不仅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3.天然纤维素是人类最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天然多糖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纤维素、淀粉、壳聚糖(甲壳素)三大类型。概括其特点有:自然界储量量大(仅纤维素每年数亿万吨);年复一年可再生;可生物降解;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利用其自然形成的化学结

3、构可进行多种化学衍生,其产物应用范围包括日用化工、医药、环保、纺织、聚合物加工、军工和航空航天众多领域。4.天然纤维素种类纤维素化学结构元素组成:含碳44.44%,氢6.17%,氧49.39%。纤维素大分子的基环是脱水葡萄糖。基环分子式:C6H10O5,基环分子量:162基环纤维素大分子链纤维素大分子链1)由n个D-吡喃式葡萄糖残基在1,4位以β-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长链巨分子,每个葡萄糖残基上均具有三个醇羟基;2)纤维素分子中β-1,4连接的葡萄糖残基在链中是上、下交互排列的,使长链变得“硬而直”,形成“复瓦式”结构;3)纤维素大分子链很容易平行排列并相互碓砌,再加上

4、链内、链间氢键的存在而倍加稳定。纤维素结构与性能是一个典型的矛盾统一体从分子结构上讲,纤维素上含有大量的羟基,是亲水性的基团,按理应当溶解在水中,或溶解在大部分有机溶剂中。但事实上纤维素不仅不溶解在水中,也不溶解于酸性、碱性水溶液,甚至不溶解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只能够溶解在特殊的溶剂体系。其主要原因就是一方面纤维素上大量的羟基导致形成密度极高的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另外纤维素是葡萄糖环基组成的长链大分子,属于半刚性的高分子链,分子链之间堆切排列,形成了结晶结构,致使几乎所有种类的纤维素都表现出较差的溶解性和化学反应性能。但也正是这种结构,才能使得富含纤维素的木材既有

5、强度又耐老化,可顶天立地绿化家园,也能够作为立木顶千斤,作为屋梁百年罩风雨,堪称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理想复合材料。也正是这种结构特点使得棉纤维素才能够经受住风吹雨打,承接阳光,不溶不腐,成熟后以洁白的形态供人们纺丝织衣,挡风遮雨,造福人类。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高密度的分子内、分子间氢键;长链半刚性的高分子链间堆砌排列,形成了“复瓦式”结晶结构。使得纤维素不仅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性、碱性水溶液,甚至不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只能够溶在特殊的溶剂体系。但也正是这种结构导致纤维素在醚化、酯化等化学衍生过程是在非均相体系中进行,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常年以来困扰纤维素醚行业的

6、主要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原料纤维素的选择原料纤维素种类及其纤维素含量、分子量分布宽窄、产地、当年的成熟过程日照时间及成熟度、粉碎机粉碎过程都会影响纤维素醚产品的质量。选择优质的棉花产地的产品,再经过严格工艺精制的精制棉厂家处理,得到形态、聚合度、分子量分布适度、质量稳定的纤维素原料,对规范和提高我国纤维素醚产品品质是十分必要的纤维素醚纤维素醚是以天然纤维素为基本原料,经过碱化、醚化反应而生成的。它是纤维素衍生物的一类。另一种是纤维素酯纤维素醚类由于它们具有本身的特性,如增稠、分散、悬浮、乳化、粘合、成膜、保护胶体、保持水分等。因此,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工业、建筑工

7、业、涂料工作、合成树脂工业、造纸工业、纺织工业、日用化工用品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1905年Suida首次报道了纤维素醚化,是用硫酸二甲酯与碱溶胀的纤维素进行的甲基化。1912年出现有关制备非离子型烷基醚EC的专利。1920年Hubert制得羟乙基纤维素。CMC于1918年由德国人E.Jansen发明并取得专利。1935年前后,发现CMC添加在合成洗涤剂中可提高洗涤剂效率,1940年在德国工业化生产。1937~1938在美国实现了MC和HEC的工业化生产。瑞典在1945年开始了水溶性EHEC的生产。从此,纤维素醚的生产在西欧、美国以及日本迅速扩展。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