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科学.doc

认知神经科学.doc

ID:57215764

大小:1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06

认知神经科学.doc_第1页
认知神经科学.doc_第2页
认知神经科学.doc_第3页
认知神经科学.doc_第4页
认知神经科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知神经科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认知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交叉的产物,是一门研究心理活动的神经机制的学科。核心问题——脑与认知的关系。2.额叶:从大脑前端的额极到中央沟,下部经外侧裂与颞叶分开,面积为大脑半球的1/3。初级运动皮层和运动性语言中枢,负责规划、控制和动作执行功能。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是交叉性的:一侧皮质主要支配对侧躯体运动。3.顶叶:从中央沟向后与颞叶和枕叶接壤。初级躯体感觉皮层以及感觉性语言中枢。感觉冲动的皮质投射呈左右交叉性:左(右)侧的感觉冲动投射到右(左)侧的大脑皮质相应区域;投射区域的空间是倒置的:下肢感觉区在皮

2、质的顶部,上肢感觉区在中间,头面部感觉区在底部。4.颞叶:颞叶位于大脑两侧、耳朵的上方,在枕叶和额叶之间。外侧裂的下方,范围从大脑侧端的颞极到顶枕连线.听觉初级皮层。人类多数的语言中枢在左侧颞叶,只有5%左右的人的语言中枢在右侧颞叶。5.枕叶:较小,侧面呈三角形,位于脑后中心部位的下方,是视觉皮层。人类眼睛接受的视觉信息都在这里进行加工处理。6.岛叶:又称为脑岛,被周围皮质埋在外侧裂内(看不见),主要与内脏活动等功能相关。7.联合区:感觉皮质和运动皮质只占大脑皮质的很小部分,75%都属于联合区,它的功能是连接感觉皮质

3、和运动皮质,完成高层次的语言、记忆、认知、加工等更复杂的活动。8.脑电图(EEG):活的人脑细胞一刻不停的进行自发性、节律性、综合性的电活动。将这种电活动的电位为纵轴,时间特征为横轴,记录下来的电位与时间关系的平面图即为脑电图(EEG)。9.事件相关电位(ERP):指凡是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在脑区引起的电位变化10.ERPs的形成机制EEG主要来自突触后电位变化--胞体和树突的电位变化。ERPs除皮质突触后电位以外,可能还含有皮质下组织活动及轴突动作电位变化。11

4、.ERP具有2个重要特性:潜伏期恒定、波形恒定。12.叠加技术:将由相同刺激引起的多段脑电进行多次叠加,由于自发脑电或噪音是随机变化,有高有低,相互叠加时就出现正负抵消的情况,而ERP信号则有两个恒定,所以不会被抵消,反而其波幅会不断增加,当叠加到一定次数时,ERP信号就显现出来了。13.ERP是平均诱发电位,叠加n次后的ERP波幅增大了n倍,因而需要再除以n,使ERP恢复原形,即还原为一次刺激的ERP数值。所以ERP也称为平均诱发电位,平均指的是叠加后的平均。14.平均技术的局限性信噪比的改善程度和刺激次数成平方根

5、的比率关系,限制了平均技术更大限度地降低噪声和提取ERPs信号的能力。平均技术只能改善信噪比,不能完全消除噪声。不要过分相信平均技术的作用,盲目增加平均次数不能消除所有伪迹(50Hz、爆发性的肌电伪迹等)15.ERP的优缺点优势:ERP是刺激事件引起的实时脑电波,在时间精度可达到微秒级。极高的时间分辨率是ERP的主要优势,ERP也可以和行为数据,特别是反应时间(RT)很好地配合,以研究认知加工过程的规律。主要弱点:较低的空间分辨率;ERP在空间上只能达到厘米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容积导体效应与封闭电场问题。16.CNV

6、(ContingentNegativeVariation)关联性负变。实验中,被试将得到两个信号(声音或闪光等),他的任务是在第一个信号出现后开始准备反应,但并不反应,当出现第二个信号之后则要尽快做出反应;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并不固定。结果发现,在两个信号之间,被试的脑电出现了负向偏转(或负向变化,负变),这个脑电负向变化形成的类似高原的波形就是CNV,在被试完成按键反应后CNV就消失了。CNV被认为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比如期待、意动、朝向反应、觉醒、注意、动机等,可以认为它基本上是一个综合的心理准备状态的反映,处于紧

7、张或应急状态的反映。17.BOLD原理当脑皮质局部某一区域内神经元受到刺激兴奋时,耗氧量增加;同时兴奋区局部小动脉扩张,血流量增加,供氧增加;相比之下,供氧的增加超过耗氧的增加;因此血中含氧血红蛋白明显增加,而脱氧血红蛋白相对减少。由于脱氧血红蛋白是一种顺磁性物质,含氧血红蛋白是一种逆磁性物质。脑皮层血管的血氧发生变化时,引起局部磁场变化,从而引起NMR信号强度的变化,这就是BOLD原理。含氧血红蛋白是抗磁性物质;脱氧血红蛋白属顺磁性物质;神经元的活动导致含氧血红蛋白增加,导致磁共振强度改变18.折光成像系统:由角膜

8、、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感光换能系统:视网膜及光感受器——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光感受器在位置和反应特点上均不同。19.视网膜结构:视网膜感光细胞将视觉信息传给双极细胞,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对神经信号进行侧向联系,最后神经节细胞的轴突聚集成视神经,将信息通过发放电位的方式向上传递。20.定向网络——从传入的感觉信息中选择相关信息的过程,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