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界面物理化学.doc

固体界面物理化学.doc

ID:57275061

大小:17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08

固体界面物理化学.doc_第1页
固体界面物理化学.doc_第2页
固体界面物理化学.doc_第3页
固体界面物理化学.doc_第4页
固体界面物理化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固体界面物理化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读书报告、研究报告)考核科目:固体界面物理与化学学生所在院(系):化工学院学生所在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生姓名:学号:学生类别:考核结果阅卷人第1页(共7页)吸附等温线及其应用1吸附等温线的定义吸附等温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过程达到平衡时它们在两相中浓度之问的关系曲线。在一定温度下.分离物质在液相和固相中的浓度关系可用吸附方程式来表示。作为吸附现象方面的特性有吸附量、吸附强度、吸附状态等,而宏观地总括这些特性的是吸附等温线,也就是说吸附等温线是吸附研究中最重要的关系曲线。2吸附等温线的分类2.1气体吸附

2、等温线文献中曾报道过许多不同形状的气体吸附等温线,但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提出的物理吸附等温线分类可以归纳为如图1所示的六类吸附等温线:分别是I型、II型、III型、IV型和VI型吸附等温线。图中纵坐标表示吸附量,横坐标为相对压力P/P0,P0表示气体在吸附温时的饱和蒸汽压,P表示吸附平衡时气相的压力。各种吸附等温线对应着吸附时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排列形式,固体的孔、表面积、孔径分布以及孔容积等有关信息。图1六类气体吸附等温线I型等温线的特点是,在低相对压力区域,气体吸附量有一个快速增长。这是由于发生了微孔填充过程。随后的水平或近水平平台表明,微孔

3、已经充满,没有或几乎没有进一步的吸附发生。达到饱和压力时,可能出现吸附质凝聚。外表面相对较小的微孔固体,如活性炭、分子筛沸石和某些多孔氧化物,表现出这种等温线。II型等温线一般由非孔或宏孔固体产生。B点通常被作为单层吸附容量结束的标志。III型等温线以向相对压力轴凸出为特征。这种等温线在非孔或宏孔固体上发生弱的气-固相互作用时出现,而且不常见。IV型等温线由介孔固体产生。一个典型特征是等温线的吸附分支与等温线的脱附分支不一致,可以观察到迟滞回线。在P/P0值更高的区域可观察到一个平台,有时以等温线的最终转而向上结束。V型等温线的特征是向相对压力轴凸起。与III型等

4、温线不同,在更高相对压力下存在一个拐点。V型等温线来源于微孔和介孔固体上的弱气-固相互作用,微孔材料的水蒸汽吸附常见此类线型。VI型等温线以其吸附过程的台阶状特性而著称。这些台阶来源于均匀非孔表面的依次多层吸附。液氮温度下的氮气吸附不能获得这种等温线的完整形式,而液氩下的氩吸附则可以实现。在这些等温线类型中,已发现存在多种迟滞回线。虽然影响吸附迟滞的不同原因尚未完全清晰,但其存在4种特征,并已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划分出了4种特征类型。迟滞回线的标准类型如图2所示。图2迟滞回线的标准类型H1型迟滞回线可在孔径分布相对较窄的介孔材料,和尺寸较均匀的

5、球形颗粒聚集体中观察到。H2型迟滞回线由有些固体,如某些二氧化硅凝胶给出。其中孔径分布和孔形状可能不好确定,比如,孔径分布比H1型回线更宽。H3型迟滞回线由片状颗粒材料,如粘土,或由缝形孔材料给出,在较高相对压力区域没有表现出任何吸附限制。H4型迟滞回线在含有狭窄的缝形孔的固体,如活性炭中见到,在较高相对压力区域也没有表现出吸附限制。2.2液相吸附等温线吉里斯等人所涉及的是所有有机溶质向固体表面的吸附,根据其初始斜率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S,L(朗格缪尔,Langmuir型),H(高亲合力,Highaffinity型),C(恒定分配型)。四种典型的吸附等温线如图

6、3所示。图3四种典型的吸附等温线当溶质分子满足下述三个条件时,便形成S型曲线:①为单官能性;②具有中等程度的分子间作用力,能垂直于吸附层排列;③能强烈地向溶剂分子和其它分子争夺基质上的有效吸附中心。吉里斯等人认为,芳香族溶质、C5以上的脂肪族溶质呈现S型吸附,吸附的分子是垂直于表面定向排列的。但是,逆定理并不成立。萘、蒽的单磺酸盐在纤维素上的吸附遵从S型吸附.甲醇由苯中向干燥的纤维素上的吸附等温线呈S型。呈L型吸附的体系.实际上满足下列条件.它具有下述特性之一:①被吸附的分子是以平置状态排列的,例如间苯二酚、对苯二甲醛等在氧化铝上的吸附;②即使是以垂直吸附的,但与

7、溶剂的竞争力几乎没有。这是L型曲线的一种特殊场合,由于溶质的亲和性高,在稀薄溶液中溶质被完全吸附,或者至少溶液中无法测定残留溶质量,所以在吸附等温线的初期部分是垂直的。这种场合吸附的特点是在达到饱和之前,溶质在溶液和基质之间按一定的比例分配,与溶质在两个不相混溶的溶剂之间分配的平衡曲线相同。之所以能呈直线,说明吸附位置数是一定的,这符合拉链原理。C型曲线所表示的体系主要有四种类型:(1)非离子和单离子性芳香族溶质从惰性溶剂中向疏水性聚合体(醋纤、聚酯等)上的吸附;(2)苯(由正庚烷)或水(由丁醇)向干燥羊毛上的吸附;(3)氨基酸、缩胺酸等从水中向氧化铝粉末上的吸附

8、;(4)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