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第4章梳理课件.ppt

纺纱学第4章梳理课件.ppt

ID:57290011

大小:1.87 MB

页数:94页

时间:2020-08-10

纺纱学第4章梳理课件.ppt_第1页
纺纱学第4章梳理课件.ppt_第2页
纺纱学第4章梳理课件.ppt_第3页
纺纱学第4章梳理课件.ppt_第4页
纺纱学第4章梳理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纺纱学第4章梳理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梳理(普梳) 第一节       概述一、目的1充分梳理(细致松解):使纤维束分离成为具有一定平行顺直度的单根纤维状态2除杂质和短绒:去除部分较细小的杂质以及短绒3混合:实现单纤维之间的混合。4做成一定质量要求的条子。二、梳理机型式:主要有两种:(1)盖板式梳理机——一般用于短纤纺如棉纺系统。适合加工纤维长度L小于65mm。(2)罗拉式梳理机——一般用于长纤纺如毛、麻、绢系统。第二节梳理基本原理一、梳理过程中纤维受力1、梳理力R——纤维丛分别与两针面接触或被刺入,由于针面的相对运动使纤维丛张紧,而纤维以阻力作用于

2、针齿上的力(纤维在多个针间迂回,因摩擦而握持形成)沿纤维轴向;锡林、盖板针齿上所受力分别为Rc和Rf。2、离心力C——C=Gv2/r;3、工作层的挤压力S——向下;4、针齿中纤维层的反弹力Q——向上;5、空气阻力——与纤维运动方向相反,此处最小可忽略;6、摩擦力F——与纤维在针上的移动方向相反。二、纤维与针齿的相对运动以U表示离心力C、挤压力S、反弹力Q的合力,U=C+Q-S。以T表示R与U的合力。T与梳针间的夹角β为梳理角。其值可大于90°或小于90°。1、纤维沿针运动类型纤维在两针面间受到作用力,在梳针方向的移动会有

3、三种情况:(1)纤维沿梳针向针尖移动——转移(2)纤维沿梳针向针根移动——握持(3)纤维既不向针尖也不向针根移动——自制,分劈纤维束,由大束分成小束。2、纤维的握持和转移(1)纤维沿针齿向针外(针尖)移动条件β>90°时,T力分解为Tx和Ty,Ty力有使纤维沿针向针尖移动的趋势,但必须克服纤维与针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因此:Ty=Tsin(β-90°)>F=μTcos(β-90°)则:tg(β-90°)>μ或tg(β-90°)>tgφβ>φ+90°,φ——摩擦角即只有当梳理角大于φ+90°时,纤维才会沿针齿向外(针尖)移

4、动。(2)纤维沿针齿向针内(针根)移动条件β<90°时,T力分解为Tx和Ty,Ty力有使纤维沿针向针根移动的趋势,但必须克服纤维与针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因此:Ty=Tcosβ>F=μTsinβ则:ctgβ>μ或tg(90°-β)>tgφβ<90°-φ,φ——摩擦角即只有当梳理角小于90°-φ时,纤维才会沿针齿向内(针根)移动。(3)纤维在针齿上既不向内也不向外移动,出现“自制”的条件90°-φ≤β≤φ+90°时,纤维阻留在针齿上发生纤维绕针运动。沿针运动是剥取和提升作用的基础,两针面都处在自制状态,发生绕针运动是分梳的

5、基础。当两针齿同时满足绕针运动条件,才能有效分梳、分解棉束,至少要一个针面满足绕针运动条件,否则搓成棉结。(4)梳针工作角的确定受力分析主要是a研究纤维在梳针上的运动规律;b为针布的研究和针布工作角的确定提供依据。90°-φ≤β≤φ+90°90°-φ-θ≤α≤90°+φ-θ三、相邻两针面的基本作用1、分梳作用(cardingaction):针间平行配置;V1>V2或V1与V2反向或V2=0。(针尖对针尖)针尖的倾角,两针尖受力R可分解为Q1=Rsin1,Q2=Rsin2方向:垂直针面使纤维压向针齿P1=Rcos1

6、,P2=Rcos2,方向:沿针齿向针根深入,使针齿有抓住纤维和握持纤维丛的作用,愈小,则P愈大。两针面均有抓取和握持纤维丛的能力,纤维束被一分为二,各抓走一部分纤维,被分解的纤维受到另一针面上其它针齿的梳理,因而实现了分梳作用。这种配置有:锡林~盖板、锡林~道夫、锡林~工作辊。2、剥取作用针尖交叉配置:V1>V2或V1与V2反向或V2=0,(针尖~针背)P1=Rcos1,方向:深入针面(抓取纤维),P2=Rcos2,方向:脱离针面完成“1”针面剥取“2”针面上的纤维这种配置有:锡林~刺辊、锡林~剥毛辊、剥毛辊~工

7、作辊甲为同向剥取乙为反向剥取3、提升作用针面平行配置,但相对运动方向与梳理时不同。(针背对针背)V2>V1,1针面上带纤维,P1、P2使纤维脱离针面向针外运动,针面2无抓取纤维能力,只将纤维提升到针面1的表面而纤维仍随针面1运动。这种配置有:梳毛机上风轮四、针布(一)针布的地位及要求:1、地位:梳理机是纺纱工艺中的心脏,而针布则是梳理机的核心。实践证明:针布的型号、规格、工艺性能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分梳、转移、混合、均匀作用。2、对针布工艺性能的要求:(1)良好的分梳能力:穿刺、握持、不下沉、不脱离。(2)良好的转移:使

8、纤维从一个滚筒针面转移到另一针面。(3)良好的吸放:有一定的针隙容量,提高均匀混合能力。(4)针齿要求:锋利、光洁、耐磨、平整。分梳转移寿命紧隔距不损伤针布(二)针布类型:1、分类(1)金属针布:利用钢丝轧扁,经冲齿淬火后制成形如锯条。棉纺、精梳毛纺、苎麻纺和绢纺大量采用。如刺辊、锡林、道夫特点:充塞少、利分梳(梳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