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pdf

不同剂量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pdf

ID:57311784

大小:4.66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8-11

不同剂量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pdf_第1页
不同剂量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pdf_第2页
不同剂量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pdf_第3页
不同剂量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pdf_第4页
不同剂量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剂量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剂量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多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以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最适剂量。方法:40只5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40、50、60mg/kg链脲佐菌素组。动物模型为多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诱导形成的糖尿病小鼠。血糖仪监测小鼠血糖变化,光镜观察胰岛的组织学改变情况,监测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变化。结果:STZ所诱导的糖尿病模型鼠与对照鼠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对照组血糖基本无变化,模型组血糖值开始时随时间增

2、加而增加,饲养一段时间后血糖值有所下降。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病理改变和程度均有所差异。结论:3种剂量链脲佐菌素均可诱导不同程度的1型糖尿病发生。以链脲佐菌素50mg/kg诱导1型糖尿病的效果为最佳。【关键词】:糖尿病;链脲佐菌素;自发恢复前言近年来,由于逐步提高的生活水平、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不规律的饮食结构及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的糖尿病发病人口呈迅速增加的趋势,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糖尿病现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1],

3、对糖尿病的防治已成为本世纪预防医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是由精神因素、遗传因素、自由基毒素、免疫功能紊乱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而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引起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综合征系列[2]。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作用缺陷及(或)胰岛素分泌缺陷。血糖明显升高时可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有时尚可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有两种,分别是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糖尿

4、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可致器官组织损害,引起脏器功能障碍以致功能衰竭。在这些慢性并发症中,肾病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丧失;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泌尿生殖系、胃肠道及心血管等症状与性功能的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下肢溃疡、坏疽、截肢以及关节病变的危险;周围血管及心脑血管合并症明显增加,并常伴有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等情况。若不进行积极防治,将会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糖尿病患者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mellitus,T1DM)、2型糖尿病(Type

5、2diabetesmellitus)、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物(majorhistocopabilitycomplex,MHC)限制性中枢及外周T细胞的自身耐受丧失,细胞免疫调节失衡,胰岛自身抗原反应性T细胞克隆活化由自身免疫性T细胞对胰岛β细胞进行攻击,使胰岛β细胞破坏,造成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导致持续性高血糖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6、。一旦发病需终生注射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大约占总糖尿病患者的5%-10%[3],为儿童及青少年(12-18岁)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当患者出现高血糖症状时大约已有60%的胰岛β细胞已被破坏,残余的β细胞功能下降,疾病发展迅速,需注射胰岛素治疗[4],目前还没有根治该疾病的方法。最近的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还存在着一种更为缓慢的发病过程,即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autoimmunediabetesinadults,LADA)或称为1.5型糖尿病(T

7、ype1.5Diabetes)。其特点是:相对于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破坏之迅速而言,LADA胰岛细胞破坏较为缓慢,一般在25~34岁左右才发病。LADA临床表现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发病初期,其胰岛细胞还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5]。二.。。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目前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的病因、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其预防和治疗措施仍不完善,使糖尿病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研究人员只能通过制作动物模型的方式来探求主要的发病机制,从而筛选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E

8、xperimentaldiabetesanimalmodel)是指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等致病因素人工诱发出的具有糖尿病特征的动物模型。这种模型具有耗时短,方法简便,易于掌握,重复率高的特点,短期内可诱导出大量模型。在糖尿病研究领域优化糖尿病实验性动物模型的研究,寻找更接近人类糖尿病自然发病过程的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筛选降糖药及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因此,T1DM动物模型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