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家访随笔.doc

教师心得家访随笔.doc

ID:57333072

大小:13.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8-12

教师心得家访随笔.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教师心得家访随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家访随笔绿色家访——传递心声的纽带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越来越趋向于快捷化,如家长会、打电话与家长联系、家长来校等方式,既达到了双向交流的目的,又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那么,教育中的许多看来是传统的东西,比如家访,是否真的已经过时了,不再具有现实意义了呢?显然不是,家访,可以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深入了解学生;而绿色家访,更能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案例一、家访是沟通师生心灵的一座桥梁我们班的小成,上课喜欢说话、做小动作,老师上课提醒他,他一付很无辜的样子,“我咋了,我没说话”,

2、下课找他谈心,他更是觉得自己很委屈,死不认账,好像老师真的冤枉了他,有意针对他,于是我决定对他进行一次家访。从与他父母地交流中,我得知他在家是一个“小霸王”,用他爸爸的话说:他在家里住的是免费的五星级宾馆,饭做好了叫他来吃,衣服脏了家里人洗,什么事也不用操心,而他的任务就是学习,可是他每天都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上网、打游戏上,家里人把网停了,他一边闹绝食,一边保证一定好好学习,家里人拿他没办法,只好开通网线。通过家访,一切真相大白,他喜欢顶嘴的原因原来是家里的溺爱造成的。当然在家访中我只是本着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他的目的,没有过多

3、地提他在学校的不好表现,相反我多次表扬了他,说他打篮球特别棒,是班里篮球队的顶梁柱,而且声音洪亮,在朗诵上的有天赋等等,最后又提了一些学习上的要求。但是从此之后我加强了对他在学校的观察,批评他时一定让他心悦诚服,同时不断地找他谈心,打开他的心扉。一次他在周记中提到:老师,你那次到我们家去,我怕极了,害怕你给我爸告状,同时我也做好了你走了之后接受一场暴风雨的准备。而且如果我爸打我,我可能会和你继续对着干,我们谁也别想日子好过。我看了之后又气又想笑,同时也认识到:许多孩子对老师的家访心从偏见,总认为老师上门就是来告状,似乎只有成

4、绩倒退了、表现不好了才会家访。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一定要从细微处入手,走进学生的家里,研究学生的心理,有效的交流,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解决问题。案例二、家访是弥合代沟的粘合剂在与学生平时的闲聊中我得知:小冰与父母的关系非常对立,在初三这么关键的时刻,我怕长期下去会影响到他的中考,于是我决定对他采取家访。单独与他母亲的交流中我得知:刘如冰小时后非常聪明,可是在他小学期间,家里人工作比较忙,把他寄宿在姥姥家,疏于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他现在学习懒散、拖沓,而他的妈妈觉得既亏欠他,又想迅速改变他的坏毛病,自然导致了现在的关系紧张。

5、我一方面开导他的母亲不要太着急,她对刘如冰学习中的要求转变由我来布置,减轻母子对立的因素,另一方面我在平时对他多了几分关注,常找他谈心:妈妈的唠叨也是一种爱的体现,作为14岁的孩子应该学会去理解母亲的这份关心,慢慢的他的情绪好了许多,成绩也在稳步前进。现代学生很容易与家长产生代沟,年龄、立场的不同让他们的关系僵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一些父母对子女的谩骂指责,造成子女倔强逆反,家访把两代人拉到桌边,心平气和地交流沟通,而老师在场使这种气氛变得融洽,有效的弥合了代沟带来的沟通障碍。我们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使家长从心底萌发出一

6、种“自己人”的感觉;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他不再反感老师的正面引导。我们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是我们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的桥梁,是我们与学生传递心声的纽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