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计算设置说明-板.doc

广联达计算设置说明-板.doc

ID:57651741

大小:265.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8-30

广联达计算设置说明-板.doc_第1页
广联达计算设置说明-板.doc_第2页
广联达计算设置说明-板.doc_第3页
广联达计算设置说明-板.doc_第4页
广联达计算设置说明-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联达计算设置说明-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板的计算设置介绍   实际工程中,板中需要计算的钢筋主要包括板面筋、底筋、温度筋、负筋及其分布筋、马凳筋、拉筋及洞口加筋。平法中04G101-4对板的相关钢筋进行了平法描述。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板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   板钢筋的计算(图集规定)一、受力筋1.长度计算:                                                                图001图集04G101-4第25页对有梁楼面和屋面板的受力筋进行标注,如上图,多跨布置的受力筋贯通布置,上部贯通筋在≤跨中l0/2

2、区域进行连接。负筋的长度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计算板受力筋端部支座做法如下图002~004:                                  图002端部支座为梁                             图003端部支座为剪力墙              图004端部支座为圈梁和支座为砌体墙2.根数计算:受力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从梁边上开始排布,起始距离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如上图001所示),然后按照间距排布。根数=(板净距-2*起步)/间距+13.跨板受力筋计算与受力筋类似。二、负筋:1.长度计算:L=支座内长度+左(右)标注+左(

3、右)弯折,弯折长度默认取计算设置第9项,当用户在负筋定义中输入弯折长度时,则计算时用输入的弯折长度替换此弯折长度,当标注长度遇到洞口时,需要扣减洞口的尺寸。2.根数计算:负筋根数计算,即是按照负筋的布置长度,以间距进行计算。根数=(布置线长度-2*起步)/间距+1三、分布筋:1.长度计算:根据计算设置第4项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遇到洞口时按伸至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2.根数计算:N=(左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右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分布筋数量需要扣除洞口尺寸)四、马凳筋:一型:    长度:L=L1+2*L2+2*L3根数: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数量+

4、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    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级别+直径+间距*间距时,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双向布置计算方法:N=ceil(板净面积/马凳筋面积)+1,马凳筋筋面积=S1*S2梅花布置计算方法:N=2*[ceil(板净面积/马凳筋面积)+1]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间距(取最前面的间距)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二型:       长度:单根马凳长度:L=

5、L1+2*L2+2*L3马凳筋起步距离:该型马凳筋在计算每排数量时,不考虑起步距离,从支座边开始布置,按向上取整+1计算;但在计算排数时,第一排及最后一排距支座边的距离为s/2,按向上取整+1。三型:   长度:单根马凳长度:L=L1+2*L2+4*L3马凳筋起步距离:该型马凳筋在计算每排数量时,不考虑起步距离,从支座边开始布置,按向上取整+1计算;但在计算排数时,第一排及最后一排距支座边的距离为s/2,按向上取整+1计算。根数:若输入的钢筋信息格式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    若输入的钢筋信息格式为:级别+直径+排距时,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

6、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先根据排距(马凳筋信息中输入的排距)计算出总共需要的马凳筋排数,然后根据马凳筋的横筋长度和该排马凳筋所在位置的净长算出每排马凳筋的数量,最后将每排马凳筋的数量累加,即得出总的马凳筋数量;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横筋长度得出每排马凳筋的数量,然后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五、拉筋:长度:L=h-2*bhc2*Lw+2*d根数:1.需要扣除柱、墙、梁、板洞所占位置     2.当输入钢筋

7、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则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     3.拉筋根据节点设置中所设置的拉筋布置方式进行计算,拉筋布置形式如下:    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N=ceil(板净面积/拉筋面积)+1,拉筋面积=S1*S2拉筋梅花布置计算方法:N=2*[ceil(板净面积/拉筋面积)+1]六、洞口加筋:    1.板短跨向加筋:长度:根据加筋是底部还是顶部,按照底筋和面筋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根数:直接取输入的钢筋根数;2.板长跨向加筋:长度:洞口宽度+2*LaE;根数:直接取输入的钢筋根数;当板洞与板边相切时,则板长跨向加筋伸入支座内按底部或顶部筋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