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亲戚在安徽.doc

我有个亲戚在安徽.doc

ID:57668799

大小:9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31

我有个亲戚在安徽.doc_第1页
我有个亲戚在安徽.doc_第2页
我有个亲戚在安徽.doc_第3页
我有个亲戚在安徽.doc_第4页
我有个亲戚在安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有个亲戚在安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有个亲戚在安徽,记得前几年她的女儿读高三的时候,高考比一本分数线差了几分,特别可惜。他们一家决定让这个女孩重读。重读,就不在原来的县城中学了,去了邻县一家特别有名的高三复读班。但那里又没有住校的条件。所以,这位亲戚就辞职跟去县城陪读,照顾女儿了。母女俩在紧邻着学校的小区里租了房子,她每天给女儿做饭。这位亲戚也很想趁女儿上课时去打个半天的短工,帮补一下。但周围的几个小区,全都是跟她一样的陪读母亲,给谁打工呢?只好闲着等女儿下课了。女儿原来的毕业班上有一半以上的都来这里复读了,还有许多邻近地区慕名而来的。有的已经复读了好多年了;还

2、听说,其中有一个,儿子复读了八年,才考上一本。我很纳闷,追问:为什么一直要考大学?为什么要复读这么多年?为什么非得要父母辞职陪读?因为在我的经验里,多年前我考大学的时候,极少人复读,考上什么学校就读什么学校,实在考不上就去打工,有什么难呢?亲戚没法跟我解释清楚。在很长时间之后,我才慢慢地能够解答了我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他们要一直考、一直考大学,而且学校还必须不太差,是因为不这样的话,他们就得回去当农民,也不可能找到工作;我在广东,广东的年轻人打工容易些,家里也能资助;但他们打工的机会少,出远门打工成本太大;安徽及许多地方的考分都相

3、当高、竞争相当激烈,要把每一分钟都用来学习,要增加竞争力,就需要有专人为其服务……简而言之,尽管我当年的生活条件不比这位亲戚的明显好多少,但当年,我以及我同龄的学生们,是有选择权的;而现在的他们,几乎没有。昨天看到了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媒体的报道《“高考神话”毛坦厂中学:陪读家长近万》,里面的一些平淡的描述让我难以平静。这所学校,有一万多名考生,一万多名家长。“学生的作息时间就是家长的时钟,每天都按部就地提供好后勤服务。”他们每天从早上5点起床给孩子准备早饭,到孩子12点左右睡觉才能休息。报道还说:“这个偏居山区的古镇因为高考而生

4、机焕发。据介绍,‘高考经济’对当地的经济贡献约占到九成,涉及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我知道这是真的。我忘了说明,我这位亲戚的女儿复读的就是毛坦厂中学。现在经常可以看到贴着成功名流名字的心灵鸡汤,大意就是,年轻人啊,不要那么实际,要敢于追逐自己的梦想,不要浪费自己的青春,大学不是职业学校,不要老想着找工作……我的成功就是这么来的。如果再具体一点的,还会拿西方国家的高校来比较,说他们的青年比较有创新精神,他们不会一毕业就想着买房,他们会多去旅游多去长见识,所以他们最终的竞争力比我们的强……对这些鸡汤,或许可以简直地斥一句:你装什么外宾

5、?!然而,想想又不尽然。没错,这些鸡汤说的是普遍的真理,要追逐梦想,要放飞心灵,不要为房子等外物所役,多么正确啊;然而,在这片土地上不合时宜。甚至,在如今全世界都失业率高企经济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只要你不是天纵英才或者富二代,你就不配有梦想。因为我们没有选择权。据我所知,在我的这个城市里,十年前一毕业就买了房子的人,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新房子是三十万;而几年后,附近的房子价格已近三百万,还是二手房。听说过太多因为买房早几年晚几年人生际遇发生巨大裂变的故事了:没有梦想、收入普通的已经几套房在手,有梦想的人辛辛苦苦创业赚了几百万还买不起一

6、套房。如果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不去赶紧想如何找工作、如何尽快地供房(除了极穷和极富的无需考虑之外)以减少这种噩梦一般的差距,还做自己的天才白日梦,那才叫不靠谱。你现在觉得这个世界残酷了么?不要紧的,以后你会看到这个世界变得更残酷。前不久,看到一则娱乐新闻,说华谊老板王中军8岁的儿子威廉弟弟,在一个电视节目上展现了他良好的英语能力,有观众惊呼“目测是专业八级”。这个男孩读的是北京一所国际语言学校。要进这所学校有什么条件?首先,是“拼身份”,因为它要求必须是非中国籍学生,即你就算不是外国籍友人,也必须是持港澳台身份或

7、者是拿国外绿卡的;其次,“拼速度和运气”;再次,拼能力,如入读四年级时须写作文、考电脑以及面试,都是全英文,还要有数学、科学课的英语基础;最后,拼“拼经济”,如四年级就是186500元/年的学费(不含校车费用)。这就是贵族学校。我想说,现代社会里,真的很少很少穷得只剩下钱的人了,他们不仅有钱,还有无所不能的办事能力;不仅能随心所欲,人家还非常非常注重教育。每个人都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作出了最优选择;有条件的就充分利用条件;没有条件的,就华山一条路,一年接一年、一年接一年地参加高考。有一次饭桌上一位年长的成功人士说,他就看不惯现在年

8、青人那么实际,他要是有儿子的话,那就让他去边远地区支教三年,或者派他去最艰苦的地方磨励三年,这样才能成才。我不客气地反驳说:这是有钱人才能想到的教育方式,你让他去支教三年,回来就让他接管一个家族企业,他怕什么?我们穷人浪费了这三年,中间难道喝西北风吗?没有好的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