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技术的图像重建.doc

CT技术的图像重建.doc

ID:57687232

大小:1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1

CT技术的图像重建.doc_第1页
CT技术的图像重建.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CT技术的图像重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T(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Tomography的缩写)技术是20世纪50至7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A.M.Cormark和英国科学家G.N.Hounsfield通过核物理、核医学等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和实验发明的,他们因此共同获得1979年诺贝尔医学奖。从1971年第一代供临床应用的CT设备问世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CT技术不断改进,诸如螺旋式CT机、电子束扫描机等新型设备逐渐被医疗机构普遍采用。此外,CT技术在工业无损探测、资源勘探、生态监测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参考文献)。什么是CT,它与传统的X射线成像(如人们在医院拍的X光片)有什么区

2、别?让我们看一个一般的概念图示,如图一。假定有一个半透明物体,其中嵌入5个不同透明度的球。如果按照照片1(a)那样单方向地观察,因为有2个球被前面的球遮挡,我们可能错误地认为只有3个球,尽管重叠球的透明度较低,任无法确定球的数目,更不要说各个球的透明度了。而如果按照图1(b)那样让物体旋转起来,从多角度观察,就能够分辨出5个球以及他们各自的透明度。到医院作射线检查时,人体的内脏就像上面的半透明物体,传统的X射线成像原理就像图1(a),X射线和胶片相当于光源和人眼;CT技术原理就像图1(b),只不过旋转的不是人体,而是X光管和探测器。概括地说,传统的X射线成像

3、将人体器官和组织前后重叠地直接投影到胶片上,呈现出具有一定分辨率、但仍不够清晰的图像,CT则在不同深度的断面上,从各个角度用探测器接收旋转的X光管发出、并由于穿过人体而使强度衰减的射线,再经过测量和计算,将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影像重新构建出来,称为图像重建。X射线强度衰减与图像重建的数学原理X射线在穿过均匀材料的物质时,其强度的衰减率与强度本身成正比,即其中I为射线强度,l为物质在射线方向的厚度,u为物质对射线的衰减系数。由此可得其中I0为入射强度,当X射线的能量一定时,衰减系数u随射线穿过的材料不同而改变,如骨骼的u比软组织的大,X射线的强度在骨骼中衰减得更快

4、。(2)式称Beer-Lambert定律。当X射线穿过由不同衰减系数的材料组成的非均匀物体,如人体内部的某一断面时,(1)式中的u为某平面坐标x,y的函数u(x,y),当射线沿xy平面内直线L穿行时,(2)式变为(4)式右端的数值可从CT的X光管和探测器的测量数据得到。如果根据(4)式得到了沿许多条直线L的线积分,能不能确定被积函数u(x,y)呢?如果能,就可以根据人体内各个断面对X射线的衰减系数,得到反映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大小、形状、密度的图像,即图像重建。1917年奥地利数学家Radon给出以下积分变换的逆变换的表达式,为图像重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定义函数f

5、(x,y)在平面上沿直线L的线积分为对任意一点Q(x,y),作与Q相距为q()0)的直线L的线积分,对所有的q,取的平均值,记作,则Q点的函数值f为(5)、(6)式分别给出了图像重建问题的完整解答,而从应用的角度看这仅仅是个开始。Radon逆变换需要无穷多条直线L的线积分,实际上只能再有限条直线上得到投影,在逆变换的数学方法及其稳定性、重建图像的清晰度以及积分的离散化等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从反投影算法到滤波反投影算法和迭代算法,从平行光束到扇形光束、锥形光束的重建算法,图像重建问题在数学方法上的进展,为CT技术在各个领域成功的和不断拓广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