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西南部威-紫-罗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pdf

贵州西南部威-紫-罗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pdf

ID:57734879

大小:565.8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26

贵州西南部威-紫-罗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pdf_第1页
贵州西南部威-紫-罗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pdf_第2页
贵州西南部威-紫-罗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pdf_第3页
贵州西南部威-紫-罗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pdf_第4页
贵州西南部威-紫-罗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西南部威-紫-罗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5卷第2期地质力学学报Vo1.15No.22009年6月JOURNALOFGEOMECHANICSJun.2009文章编号:1006.6616(2O09)02.0178—12贵州西南部威一紫一罗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张荣强,周雁,汪新伟,李双建,李松(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威.紫一罗断裂带作为扬子板块南缘陆内较大的断裂,控制着周围地区的盆地沉积及构造样武。本文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平衡剖面技术及流体包裹体测温,探讨了威.紫一罗断裂带的空间结构特征及构造演化历史。结果显示,NW—SE向威.紫.

2、罗断裂带空间分段特征清楚,运动性质以逆冲和左旋走滑活动为主。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指示该断裂变形环境位于上地壳,以脆性变形为主,温度小于200%。剖面复原结果显示,断裂带在早泥盆世.中三叠世时期处于引张伸展构造背景下,控制了断裂两侧沉积序列。断裂带挤压变形起始于中三叠世晚期的印支运动时期,强烈变形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燕山运动时期,与华南地块的向西挤压有关。关键词:威一紫一罗断裂带;断裂结构;地质流体;包裹体测温;印支运动;早燕山运动中图分类号:P54文献标识码:A威宁.紫云一罗甸断裂带,简称威.紫.罗断裂带,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地区一条重要的NW

3、—sE向控制性边界断裂带,它控制着周围地区的盆地沉积及构造变形样式。其展布范围分布于滇、黔、桂三省,本文所论主要在贵州境内,其他所涉甚少。这是一条活动断裂带,2009年3月22日在该断裂带的北西段威宁地区发生了里氏4.7级地震,震源距地面10km。前人对贵州东部构造样式做过分析,对贵州西南则少有研究。以往对威.紫一罗断裂带构造属性存在不同的认识,如有人认为是“滇黔桂裂谷”的一部分,又有人视为陆内断陷盆地b或古特提斯洋形成演化的一部分¨。尽管前人对北西段的威宁.莽洞断裂及中段的紫云断裂的构造特征有所研究,但对威紫罗断裂带的整体结构特征和

4、变形环境,则缺乏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本文通过野外构造地质调查、平衡剖面及流体包裹体测温,论述了威.紫.罗断裂带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变形环境,探讨了其构造演化历史。1区域地质背景威一紫一罗断裂带北起威宁,经紫云,南至罗甸,主体部分位于贵州西部,呈北西.南东向斜贯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分隔了右江盆地和黔桂台拗,西北终止在NE.SW向齐曜山断裂带(图1)。收稿日期:2009.05.20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2008ZX05005)、石油化工联合基金项目(40739904)和国际合作项目(2007DFR20440)资助。作者简介:张荣强(1975

5、一),男,工程师,硕士,从事石油地质、构造地质研究。E-mail:zhan~q@pepris.corn。第2期张荣强等:贵州西南部威一紫.罗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179啦魁鉴群罄●踏蝴"燕匣一一圣f蔷馥L,\,1餐蕊蛭智一、\一睹幕畚断一、\一碡祉一、一哩蔷蜜峰一、\一哩豁靼匦瞰辱轻蔷.H匝0Nllj0r卜【7_IP0专L10crB昌0一一芎00.I皇u皇∽_【怠旃靶群菇足弓球⑦鑫足堰霍③图痞牡姐裎④霭厦茕(Di窿糖.三砖匠碡缸姐⑧碡厦黢碡运扯^j;鏖删一—藤扯霭足鼎定④孺犯墅半③雍厦赣辩⑥斟科葛霉柱圈.件一c】请祉鳞。n^划霉辣豁菇暹

6、出血④旗牡鉴娶互碡缸窝廿扣蒜缸茸蘼匠牒翳蘸祉n群.粗碡缸匪蛞臻缸泰缸《蒜缸剥麝梅.世螺梧⑧i睦罄伽.爨霹一一则爨葵静晕霭厦臻碡缸甚睬砖厦世长爨Oi盛辕.索怔E蜊掌瑶牡碡耜兼拯碡厦冀⑧藉1罾稍,霉液匿臻牡目痞匠r香⋯蕤匠匠匣瑶缸兀1卜v群辕.楼田碡赦繇睾碡匠嚣霭足驱(f砖厘龆箍⑧噩妪[0_【一菇牡辅碡耻譬砖厦盛军{⑤180地质力学学报右江盆地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处的南盘江流域,系由威.紫.罗断裂、师宗.弥勒断裂、丘北.广南和富宁一那坡断裂所围限的地区。盆地基底位于加里东期扬子板块被动大陆边缘两侧,经历了晋宁一加里东期地块增生阶段、海西.印

7、支早期弧后裂陷盆地演化阶段、印支中晚期弧后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和印支晚期.喜马拉雅期逆冲、褶皱、抬升、改造演化阶段等4个主要阶段。盆地中沉积了寒武系、泥盆系.三叠系,缺失奥陶系和志留系。黔桂台坳由黔南坳陷、黔西坳陷及桂中坳陷组成,其基底由中元古代地槽型变质细碧角斑岩一复理石建造所组成,属于统一的扬子型褶皱基底,经历了四堡-力日里东构造旋回,形成了滇东、黔中和江南古隆起以及各类古坳陷,其上沉积了泥盆系.侏罗系。2断裂构造组成与特征威.紫.罗断裂带在空间上具有分带性特征,根据空间组合特征及地质特征从西北至东南可分为四个带,即威宁.水城段(西北

8、段)、小河边.关岭段(中段)、紫云.罗甸段(东南段)与延伸段(广西南丹断裂和宜州断裂)(图2)。曰日回口曰曰国日口角砾岩带碎裂岩化带节理破碎带断裂带方解石脉体带牵引褶皱带构造透镜体带劈理化带断裂边界地名图2威.紫.罗断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