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_兼论西方_原型_翻译思想.pdf

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_兼论西方_原型_翻译思想.pdf

ID:57736483

大小:2.81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6

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_兼论西方_原型_翻译思想.pdf_第1页
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_兼论西方_原型_翻译思想.pdf_第2页
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_兼论西方_原型_翻译思想.pdf_第3页
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_兼论西方_原型_翻译思想.pdf_第4页
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_兼论西方_原型_翻译思想.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_兼论西方_原型_翻译思想.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理论研究ChineseTranslatorsJournal中国翻译2013NO.12013年第1期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兼论西方“原型”翻译思想蔡新乐南京大学摘要:如赫曼斯对文学翻译无法界定的讨论所显示的,西方翻译研究已经落入后现代的逻辑主义陷阱。摆脱两难局面的一个方法是,转向儒家思想:诸如“教”、“学”以及“如”,都可以其非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引入译学理论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只有通过“教”所敞开的跨文化场域以及“学”的过程当中对他者怀抱的虔诚,作为交流的翻译才是可能的。也只有将“如”视为目标,旨在追求显示事物之真的“文化天下”的

2、可持续性,翻译也才能达致它本应追求的东西——也就是说,生命为本,仁爱置基,远近应之,译入变易。关键词:逻辑主义;孔子;教;学;如;翻译研究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3)01-0005-07ofChineseDiscourseonTranslation:VolumeI:From1.早已发端的思想EarliestTimestotheBuddhistProject(Cheung,2012年11月16-18日在苏州大学召开的“20122010)这一文本,将众多传统中华经典文献当中直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

3、会”上,不少学者的大会发言接和间接翻译话语收入其中并加以注释评述,为翻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中华思想应在译研究乃至东西方思想的交流树立了一座里程碑。翻译研究领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潘文国提出如何如果我们上溯,则可发现,从以儒家经典思想为“文使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出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政府章正规”和“译事楷模”来支撑翻译取向的严复(罗提倡的交流模式。谢天振以“中国文化走出去:理新璋、陈应年,2009:202),到提倡“兼顾两面”、“力论与实践”为题,也突出了同样的主题。蔡新乐在求其易解”同时“保存着原作的丰姿”的鲁迅(同题为“翻译如

4、何厚重?——赫曼斯的‘厚重翻译’上:373);从坚持文化传播“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批判”中指出,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思路在触及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相反而后现代问题之后,理论形态不可避免形成悖论式的适相成”的陈寅恪(2001:284-285),到倾心儒家思维,因而,可能已经让人无所适从;替换性的方法思想坚守“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可能是走向伦理,而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资源可资党,不激不随”信念的吴宓(转引自沈卫威,1999:利用。何刚强以“自家有富矿,无须效贫儿”为题,7);从突出“无过无不及”的傅雷(罗新璋

5、、陈应倡导走向中华文化的纵深,吸取必要的营养,反对那年,2009:624),到强调“信达雅的幅度”主张“信”种一味西化以西方思想为指向的倾向。郭尚兴在“论不可“过头”的赵元任(同上:809),再到正视译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与翻译的意义相契性”的发事实际提出“妥协”观点的杨宪益(2007:117),言中,强调“解经”和“诠释”作为传统的中国解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中华思想。也就是说,在汉语释方法的意义,认为其“整体性”作用对翻译理论学界,自从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翻译理论,中华文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李照国在“文化主权与翻译研究”化思想始终是翻译

6、研究的理论形态的一种主导思想。的发言中,以亲身经历点出了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那么,我们还需要再“转向”吗?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目前的种种困境,呼吁寻找有效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有忘记中华形态的理论思的途径,强化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以确保对外交流路,只不过,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渗入,奈达的“动的可行性。刘华文的“自感为体和感人为用:诗歌态对等”可能对“信”的信条形成了冲击,纽马克翻译的感应论”则以马一浮的哲学思想为框架,试的“语义翻译”和“沟通翻译”使得传统的直译与图推出诗歌翻译的“感应论”。意译二分观念变得复杂起来。而解释学的理论思想可以注意到,

7、强调中华思想在翻译研究当中的作进一步将翻译理论拉入西方的哲学模态,文化学派用,已经形成一种传统。张柏然(2008)提出了“有对文化因素的凸显则强化了语境的历史力量。随着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的命题,刘宓庆旗帜鲜明倡女性主义的渗透,女性的特性得到空前张扬,而后殖导“关注翻译理论的中国价值”(2011:XII)。而张民理论则可能使人认识到,理论化本身在“殖民后”佩瑶则是以“翻译话语”为题,推出了AnAnthology需要有相应的讲话权。但是,所有这些,都一步步将·4··5·中国翻译2013年第1期理论化拉向所谓“后现代”,即“反基础主义”、

8、“反人,翻译会显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性,也会产生不同本质主义”的那个无根基时代。但是,这样的后现代,的作用。因此,不同的语境就会导致不同的翻译观正因为立足于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因而,不但不的产生。如此一来,用“老套”的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