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pdf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pdf

ID:57736700

大小:672.21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3-26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pdf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pdf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pdf_第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pdf_第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中考物理基础知识总复习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介质�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水波和声波类比�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记住�15℃速度�340m/s。实验�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两人相距s(如�300m�距离不要太短�否则时间太短�测不准)2、甲点燃爆竹。3、乙看见爆竹爆炸的火光时

2、开始计时�听到爆竹声时计时结束�测出时间t4、计算�v=s/t回声�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

3、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Q�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

4、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A�可在桌上撒些米粒�这些米粒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

5、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实验探究见左下图�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1精锐教育—叶福平2012年中考物理基础知识总复习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耳听到的响度还与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实

6、验探究见右下图�乒乓球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探究音调和频率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听诊器: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

7、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

8、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禁止鸣笛�发动机安装消声器等)�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隔音墙、隔音板�种树�关门窗等��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防噪声耳罩�耳朵中塞棉花�。五、声的利用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雷声、B超、敲击铁轨等�回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