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doc

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doc

ID:57764104

大小:3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6

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doc_第1页
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doc_第2页
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doc_第3页
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doc_第4页
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哪些?职业性有害因素通常是指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苯、汞、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煤尘、有机粉尘等。·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等;噪声、振动;紫外线、x射线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轮班制度不合理等。·劳动中精神过度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超负荷加班加点等。·机体过度疲劳,如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疲劳等。·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

2、具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如厂房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工序安排在一起等。·7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气、防尘、防毒、防噪声等设备。·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装备不全。在实际的生产场所内,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此时危害更大。我国法定的职业病的种类有哪些?当职业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就会出现某些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性症状,影响劳动力。习惯上把这类病症统称为职业病。2004年颁布的《职业病目录》规定我国法定的职业病有10大类115种。10

3、大类包括:(1)尘肺(如硅肺、煤工尘肺);(2)职业性放射性病(如外照射性急性放射性病);(3)职业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如中毒、高原病);(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如森林脑炎、炭疽);(6)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烧);(7)职业性眼病(如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如噪声病);(9)职业性肿瘤(如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10)其他职业病(如金属烟热、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相关提示】7《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

4、参与的医师共同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噪声可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多方面的。噪声会妨碍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人容易感觉疲乏、烦躁,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准确性降低等。噪声可直接影响作业能力和效率。由于噪声掩盖了作业场所的危险信号或警报,使人不易察觉,往往还可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长期接触强烈噪声会对人体产生以下有害影响:(1)听力系统。噪声的有害作用主要是对听力系统的损害。在强噪声作用下,可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引起噪声聋;极强噪声可导致听力器官发生急性外伤,即爆震性聋。(2)神经系

5、统。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平衡失调,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耳鸣、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易怒等症状。(3)其他系统。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其他系统的应激反应,如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加重,引起肠胃功能紊乱等。7【相关链接】《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规定,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噪声标准为85分贝(A)。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A)。对每天接触噪声不到8小时的工种,根据企业种类和条件,暂时标准可相应放宽,但无论接触时间多短,噪声最高都不得超过115分贝(A)。如何控制和减少作业场所的

6、噪声危害?采用一定的措施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和减少噪声危害。这些措施主要有:(1)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即消声和隔声,如使用汽车排气消声器、隔声墙、隔声罩、隔声地板等。(2)加强个人防护,使用劳动保护用具。.合理使用耳塞。防噪声耳塞、耳罩具有一定的防噪声效果。根据耳道大小选择合适的耳塞,隔声效果可达30-40分贝(A),对高频噪声的阻隔效果更好。.改善劳动作业安排。工作日中穿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限制噪声作业的工作时间,可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3)卫生保健措施。.7接触噪声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以听力检查为重点,对于已出现听力下降者,应加以治疗和加强观察,

7、重者应调离噪声作业岗位。.有明显的听觉器官疾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得参加接触强烈噪声的工作。高温作业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有哪些?当高温环境的热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可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有:(1)人体热平衡。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可导致体温上升。如体温上升到38℃以上时,一部分人即可表现出头痛、头晕、心慌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中暑或热衰竭。(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者由于排汗增多而丧失大量水分、盐分,若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可出现工作效率低、乏力、口渴、脉搏加快、体温升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