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文化-(1).docx

沂蒙红色文化-(1).docx

ID:57789649

大小:18.2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沂蒙红色文化-(1).docx_第1页
沂蒙红色文化-(1).docx_第2页
沂蒙红色文化-(1).docx_第3页
沂蒙红色文化-(1).docx_第4页
沂蒙红色文化-(1).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沂蒙红色文化-(1).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沂蒙红色文化在山东临沂,有一个响当当名字“沂蒙”,它出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历过无数战争的洗礼和风雨的吹打,是红色文化的产物。沂蒙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继承的,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沂蒙精神,无数的临沂人把它当成一种信仰,作为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也许就不会有“沂蒙”。饱经战火洗礼的沂蒙人民,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精神和血肉之躯践行了爱党爱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高尚品质。正是经过了这血与火的历练,使以“忠诚”、

2、“大爱”、“正义”和“实干”为本质特征的沂蒙红色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以蒙山、沂水为主要象征的沂蒙山区,既是一块孕育中华文明的文化沃土,也是一块滋润中国革命的红色热土。在临沂的孟良崮,曾经发生过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战役。孟良崮战役是1947年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军在蒙阴县孟良崮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山地运动战役,也是一次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扭转华东地区战局的关键战役。沂蒙人,用小米加步枪支撑起中国革命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自己幸福,他们付出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但,再多的泪也不怕,再多的

3、血也无所畏惧。这就是沂蒙人,这就是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都是沂蒙精神的内涵,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升华优秀民族文化品质。它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和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过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陶冶、改革开放时期的考验,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充实,达到新高度,进入新境界。“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

4、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沂蒙山区开辟了全国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根据地人民饱受日寇残酷的扫荡,也亲眼目睹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沂蒙人民从中看到了出路和希望,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无比爱戴之情。“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一个儿子送战场……”,这就是沂蒙人民的决心和态度。英雄的沂蒙人民不仅用红薯、煎饼、小米、奶水养育了几十万人民军队,而且为人民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沂蒙红嫂”,早已成为了沂蒙的代名词,在现在看来,这就是沂蒙的骄

5、傲,沂蒙永远不会泯灭的辉煌。“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是沂蒙人民历经时代洗礼、紧跟时代步伐奋勇前进的保障,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社会主义初期,沂蒙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沂蒙地区山多岭多,土地贫瘠。但沂蒙人民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从荒山秃岭到粮食生产,从南稻北移到南茶北引,沂蒙人民不断改变着临沂地区的面貌,改变着沂蒙人民的生活,这都是沂蒙人民敢于创新、开拓奋进的结果。“艰苦创业

6、”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是沂蒙精神的精髓,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面对战争后经济的孱弱和“一穷二白”的社会现实,勤劳顽强的沂蒙人民并没有被吓到,他们相信,只有自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凭借着那一股劲,那一种拼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自然中创造自然,极大地改变了沂蒙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没有他们的奋斗,就没有今天蓬勃发展的沂蒙山区,我要深深地感谢他们。“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

7、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敢于奉献的价值取向。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全力支持中国革命,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故事。沂蒙人民将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口粮食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在淮海战役中,当时人口不足40万的郯城县,接受了筹粮250多万千克的任务,而当时县粮库中只有50万千克的粮食,其余200万千克全部由群众筹集。郯城人民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让前线战士吃上饱饭。他们节衣缩食,紧勒腰带,硬是一碗一瓢得筹集粮食,按时完成了筹粮任务。在前线,沂蒙根据地人民召之即来,推着独轮小车

8、,抬着担架,奋勇参加战地支前。在后方,沂蒙根据地人民省吃俭用,为革命斗争准备较为充足的物质,将革命一程又一程地推向胜利。临沂大学,经历了73年的风风雨雨,终于有了今天空前的发展。作为沂蒙孕育出来的儿女,我们临沂大学的学生更应该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为别的,只为能对起“沂蒙”这两个鲜红的大字。进入21世纪,新的《临沂大学校歌》歌词为:“感恩这方捧出无数圣贤的土地,今天又把红色的大学深情托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