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

ID:57903356

大小:8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3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1页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2页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3页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4页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数乘分数”的教学卖践与反恩常州市怡康小学陆婷“分数乘分数”这课吋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后进行教学的。就分数乘法在而言,在掌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复杂,况且,我执教的班级所用的教材是“现代数学”,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敢于各抒已见。因此,在本节课屮我试图改变传统的“精讲多练”做法,尽力放大其法则的探究过程。现摘录三个主要片段。[片断一]1.说说一张纸的丄的丄是几分之几?谁能用算式表示?22生:1x1=1■2242.学生小组活动:(1)请你们用折的方法,表示出一张长方形纸的丄,把折出的-用斜线表…22刀J(2)把画斜线的几分之一看作单位“1”

2、,再折出它的丄,请把这个-22用方格线表示。(要求:四人小组可以商量,但折出的几分之一大家最好各不相同)(3)把操作活动用算式表示出来,打开纸看看方格线所表示的占整个长方形纸的2L,再写出结果。丿L3.学生汇报:(1)折纸过程:如第一次折了长方形纸的丄,第二次又折了丄的丄,用方32(2)算式:111111111111X/——ZXX/——ZXy——z7—z32642864245210格线表示的就是扌的亍。113324、小组讨论:(1)读读以丄这些算式,对于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讨论,发现、归纳、小结,师板书:分母相乘作分母,分子不变。或:分母相乘作分母

3、,分子相乘作分子。[片断二]:1.猜一•猜这些题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猜测的理由。4I3232-X-TXo-X-535345(学生猜结果,说理由: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2.能用你们发现的“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的这个方法去计算吗?为什么?生:不行,只有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乘才能用“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的这个方法去计算。3.为什么可以用“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的方法去计算,你能想个办法验证吗?(1)小组讨论方法:(2)汇报:[41A、用折纸的方法来验证:先折出一张纸的?,画丄斜线;再折出匚的丄5453上方格,打开纸,用方格线表示的占整个图形的-oB、Ex?

4、还可以用小数来验证:45因为:2=0.75二二0.4所以:0.75X0.4=0.3=—4510C、D、用分数意义和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来验证:41.4111因为匚里有4个匚,所以:—X—=—X4X—=555353「「4211Ix4xlx28同理:-X-=-X4X-X2=^--53535x341A还可以用2X£二上这一-题来推理:3151x4x15x341515415所以-X-=-X-X25353—X2=158154、小结:同学们很了不起,想了许多办法都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作了充分的验证。现在谁再來说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片断三)1、学生自学课本第43页“因为整数

5、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段话。2、自学汇报:你能读懂这段话吗?举个例子说说。学生举例,如:^X3=-X-=2-……46123、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也能举个例子吗?4、小结:同学们说得好,凡是有分数的乘法,都可以用今天所学的法则来进行计算。三、课后反思:(一)成功之处反思本节课,无论是教学H标的定位,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应该说都反映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而:1.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小所表现岀来的情感和态度。”为此,教师在教学屮要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过程屮来

6、,就应设法让其在一开始就产生探究的内在需要是非常关键的。这就需要老师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已有的水平,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从而产生“我也來研究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经历折纸操作——合作交流——寻找计算方法这一过程,使学生发现并掌握分数单位乘分数单位的计算方法。由于在这个过程屮讨论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讨论自己的学习材料,热情特别高涨,兴趣特别浓厚,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我的发现”。而自己寻找出的法则印象特别深,同时又产生了继续探究、验证两个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欲望。2.

7、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传统教学是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片等手段,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再利用其计算法则进行大量练习,以达到“熟练生巧”的程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一一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屮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关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