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红花谈对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反思.doc

从小红花谈对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反思.doc

ID:57977442

大小:6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5

从小红花谈对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反思.doc_第1页
从小红花谈对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反思.doc_第2页
从小红花谈对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反思.doc_第3页
从小红花谈对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反思.doc_第4页
从小红花谈对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小红花谈对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小红花谈对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反思一名美国教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与该校教育专家一同旁听了一堂小学数学课。课堂上,数学教师运用发放小红花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争取小红花,学生认真听讲,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热烈而井然有序。这堂数学课结束后,美国教师却眉头紧皱,并提出使用小红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这位数学教师十分困惑,使用小红花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全国各地每一所小学中几乎将小红花作为重要的课堂管理工具,更何况美国学校也常用小金星来激励学生,这一有效又普遍的奖励方式怎么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错误呢?不仅这名数学教师有此疑问,

2、就连很多喜欢使用以小红花为代表的外在奖励的教师恐怕对此也会十分困惑。小红花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外在奖励能否使学生长时间地维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怎样能正确地使用外在奖励?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一、从桑代克的猫到动机理论1•外在奖励的依据一一效果律追溯小红花的理论源头,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源于桑代克的“饿猫迷笼”实验:桑代克将一只饥饿的猫关在一个笼子里,猫能看到笼外的食物,但不能出來。猫在笼中四处活动,当偶然触碰到某-…按钮时笼子打开了。之后再将猫关在笼中,猫很快便会重复触碰按钮的动作

3、并逃出笼子。桑代克由此提出效果律,即如果行为之后伴随一个奖励,那么行为会被增强,导致该行为在以后更有可能出现。此理论后來由斯金纳完善成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并被行为主义者视为学习的基本原理⑴。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即“胡萝卜加大棒,做出一个行为得到一个奖励,此后该行为就会反复出现”。小红花正是基于此原理:认真学习之后得到一朵小红花,此后学生将认真学习。事实上,尽管很多教师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在遵循行为主义的原理,但在实际中他们已将此原理运用得炉火纯青。2•动机理论与行为主义不同,动机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动机驱动。动机分为两类,即内部动机和外部

4、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个体从事活动不是为了获得奖赏,或是出于某种外在的压力,而是基于好奇心以及寻求挑战,获得理解和掌握的愿望”,外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赏或避免惩罚而学习”[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往往能使人们取得非凡成就,做出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而外部动机则不大可能[3]。另外,有研究表明,外部动机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随年级升高而递减,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更加依赖于内部动机⑷,因此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必须发展出内部动机。布鲁纳认为,推进真止学习行为的动力,必须是在学习本身中发现报偿的内部动机,

5、那些真正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的往往是受内在兴趣驱动的人⑸。在探讨外在奖励对内在动机作用的过程中,研究者提出很多假设,然而,大多数研究的结论则指向一个结果,即外在奖励很有可能会削弱内在动机。二、案例分析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现实中的认知大相径庭,原来以小红花为代表的外在奖励竟然有损学生的内在动机,下面结合三则案例分析该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案例一:新学期开学,班里來了一名实习教师。第一堂课上,实习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他亲手做的“荣誉证书”,上面贴着一朵明晃晃的小红花和漂亮丝带,好看极了。这位教师说,哪位学生上课时表现最好就奖励他荣誉证书,学生听完眼

6、睛都亮了,一个个坐得笔直。然而,开始上课后他苦恼起来:学生太积极,为了争抢回答问题的机会,经常打断其他同学说话,或者在教师问题还没问完时就站起来冋答,课堂秩序一片混乱。这位教师只好改口说,在实习期间谁表现最好、最听话就奖励谁。学生听完果然安静许多,在其实习期间表现良好。一个月后,实习教师离开,学生又回到原来的样子。其他教师苦恼地发现,以前对学生管用的奖励措施已不能激起学生的动力。案例二:心理学家以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实验者让学生玩解密游戏,一组学生得到报酬,而另一组学生没有。接下来学生被告知,他们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再继续解密,在这段时间

7、里,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情。实验者秘密地观察着学生的举动,并记录他们在休息吋间中用来玩解密游戏的时间。结果是那些得到报酬的学生马上停止玩解密游戏,做起其他事情,而那些没有得到报酬的学生却有很大一部分仍在解密。这表明,得到报酬好像使学生对任务本身的兴趣减弱了,或者正如心理学家自己所说,“钱似乎把一个人对于任务的内在兴趣'收买’了”⑹。案例三:一群十多岁的孩子每天在上学路上都会经过一位老人的房子,他们很喜欢对着房子大吼大叫,老人受够了他们的行为却无法制止。一天下午,老人告诉孩子们,只要他们坚持每天在他的屋子面前大叫,他就给他们每人每天一美元。孩子们吃惊

8、又喜悦,第二天果然叫得更起劲了。一段时间后,老人告诉孩子们,他只能每天给他们1美分了,孩子们对此结果十分不满,此后再也没有到老人屋前喧闹过。老人的计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