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的临床意义.doc

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的临床意义.doc

ID:58008485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7

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的临床意义.doc_第1页
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的临床意义.doc_第2页
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的临床意义.doc_第3页
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的临床意义.doc_第4页
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的临床意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的临床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的临床意义摘要:一般来说降钙素原是一种应用在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非创伤性的临床实验室标准,而近年来血清降钙素原正在逐渐的被认为是细菌感染以及脓毒血症的良好标记物,因此成为临床诊断环节的一个核心检测手段。血清降钙素原浓度的提升从侧面证明了从一个健康状态到细菌感染的最严重结果的发展过程。所以,针对细菌感染与脓毒血症,高灵敏度、全定量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不但能够予以初期的临床诊断,同时还可以印证疾病的发展、预后与对治疗方法予以引导,而现阶段研究的目的是把血清降钙素原作为抗生素管理的有效手段。与其他细菌感染的常规诊断标准相对比,

2、血清降钙素原拥有及时、快捷、更高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等特点,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尤其是脓毒症上的诊断的特异性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其检测有效性要超过常规诊断标准,现阶段在国外已被临床所使用。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测定;临床意义一些临床实践显示,血清降钙素原在差异化医学方面对诊断与治疗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和现阶段所应用的诊断标准进行对比,血清降钙素原在鉴别诊断与控制感染方面给岀了大量的信息。1血清降钙素原的分子构架一般来说血清降钙素原是血清降钙素无活性的前肽物质,血清降钙素原是通过116氨基酸构建而成,血清降钙素原的半衰期大概在27h,在体内以及

3、体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一般环境下,血清降钙素原在甲状腺滤泡附近细胞粗面内质网内翻译成含141个氨基酸残基的前血清降钙素原,分子浓度1000ng/ml,是一般人的2000倍。血清降钙素原和炎症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联系,在SIRS/脓毒血症、败血症/严重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浓度有明显改变。血清降钙素原能够在感染后120min后内检测到,对临床初期诊断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后一天达到峰值,体内、外有较高的稳定性。在炎症完全失去后恢复一般水平。血清降钙素原和局部感染没有相关性。血清降钙素原和病毒感染同样没有相关性。血清降钙素原不会

4、因外伤影响。血清降钙素原不会因为慢性炎症以及自动免疫疾病而受到影响。血清降钙素原不会因临床用药而被影响。4血清降钙素原的应用及临床意义血清降钙素原可以用于细菌感染早期的鉴别诊断。一般在出现细菌感染后120min迅速提升,同时能够很明显的检测到,而对细菌感染的诊断特异性超过88.4%,在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等情况下无显著的提升。血清降钙素原和感染病情的严重性以及发展情况有联系。伴随感染严重程度的提高,血清降钙素原浓度限度提升,特别是对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的诊断特异性显著超过WBC以及CRP等指标,很多文献表明其特异性有

5、的能够超过98.7%,所以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测定是MODS发生的先兆。血清降钙素原程度的显著下降可以反映出感染灶的清除,所以可分析良好的预后与治疗效果,和疾病的发展存在密切联系。通过血清降钙素原浓度监测和细菌血培养、鉴定药敏等相结合,能够辅助临床有效、科学的使用抗生素。所以,降钙素原全定量检测对临床重症监护室、急诊科以及呼吸科等科室有着深远的临床价值;而口还能够作为其他科室如普通内科门诊手术后、放化疗以及器官移植后的一般感染性监测标准;还能够辅助微生物室的评测培养机制对医院院内感染予以更为直接的监测与评测。高灵敏度、全定量血清降钙素原测检不但能

6、够深化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对细菌感染、脓毒血症早期的快速诊断和治疗监测系统,而且也可以深化临床急诊、危重症实验室检测项目体系。伴随临床以及实验室性研究的持续发展,我们也积累了很多临床经验,血清降钙素原作为一个全身性细菌感染以及脓毒症辅助的一般指标将成为共识,同时也会在临床的到广泛的推广。而且在全身性细菌感染与脓毒症中血清降钙素原的来源以及病理生理意义还亟待进一步研究[1-5]o参考文献:⑴可海霞,贾银明,王淑红,等.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16(05):512

7、-516.[2]白艳辉,陈旭勤,王浙东,等.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B7-H3、白细胞介素-1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14(06):605-608.[3]张守印,贺金荣,张双宅,等.PCT早期鉴别诊断细菌和病毒感染及其在疾病控制中的应用卩].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13(01):122-127.⑷李琦,尚晓泓.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的比较[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13(04):437-440.⑸.彭奕冰,

8、倪逸敏,樊绮诗.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J.2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