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立到共存:论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文.pdf

从对立到共存:论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文.pdf

ID:58066792

大小:363.4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1

从对立到共存:论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文.pdf_第1页
从对立到共存:论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文.pdf_第2页
从对立到共存:论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文.pdf_第3页
从对立到共存:论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对立到共存:论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5o卷第3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1.50No.32014年6月JournalofGuang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June,2014从对立到共存:论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郭中华,陈振中。(1.广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是思想史上两种相对的哲学研究取向。受其影响,教育领域亦相应地出现过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及争议

2、。其实,无论是本质主义还是反本质主义,虽然都从不同维度启发了教育研究的思维方式,但都未能完整地把握教育的本相。教育研究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是互补的和辩证统一的,应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特点,从对立走向共存。[关键词]教育研究;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3A[文章编号]1001—6597(2014)03—0135—04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与本质相对的是现象,高度后凝练而成的两种哲学思潮。受这两种不同哲它是事物的多样性、丰富性与外在表征,是事物所展学思潮及其特有思

3、维方式的影响,教育研究领域也现在我们感观面前又能为我们的感观所直接把握的相应地出现了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两种不同的价存在。传统哲学认为,现象是变幻不定的,它只是事值取向。应该说,两种不同研究取向在促进教育科学物个别的、偶然的、暂时的存在形式;本质是事物普的繁荣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是基于遍的、必然的、永恒的存在,是恒定不变的。因此,本它们的存在以及各自为争取存在合法性过程中的不质主义认为: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或赋予人类遗余力,才使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有了更多的认识的核心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因为把握了选择和更加广阔的视域

4、。事实上,在教育科学研究本质就把握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轨迹,从而能够在实(本文意同“教育研究”)领域,不同的思路、视角、方践中牢牢掌控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发展的方向。法、手段等正是其生存、生长、发展壮大的基石,而在因此,本质主义至少有两个基本要义:一是事物存在不同研究取向间作出“非对即错”的判断或作“非此本质;二是科学研究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即彼”的选择,恰恰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死胡同”,这为基本任务。已经被教育科学研究的史事所证实。因此,笔者认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本质主义将事物为,与其让教育研究的本质主义追求和反本质主义的存在一

5、分为二,形成了诸如现象/本质、个别/一取向作生死博弈,倒不如让它们留下各自独立或交般、特殊/普遍、偶然/必然、形式/内容、表层/深层、互的生长空间,在比较、借鉴与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外部/内部、边缘/中心、虚幻/真实等范畴,事物存在展,达成从对立走向共存,或许可以避免重蹈曾经轻的上述两个方面均为一种主从关系,其中后一方决率和非理性的覆辙。定前一方,前为次要方面,后为主要方面,主要方面对于事物的存在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一种二元对立思维,本质主义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深信事物教育研究的本质主义,是本质主义哲学思维方本质的天然潜在性、事物运动发

6、展的客观必然性以式和方法论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要了解什么是本及由浅入深和由简到繁的逻辑规律性;二是肯定把质主义,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本质。在哲学上,本质是握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可能性,就是透过纷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根据,是事物比较深复杂的现象看本质;三是坚持以追求事物的同一性[收稿日期]2013—12—18’[基金项目]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性别与教育再生产——广西农村女性社会流动的教育因素研究”(11YJA88OO39)[作者简介]郭中华(1973一),男,江西吉水人,广西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

7、论和成人教育研究;陈振中(1961一),男,广东广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研究。135和确定性为目标,并把这种追求建立在主客二分和难完成,又无法与教育的复杂性相匹配。随着人们对二元对立的思想基础上;四是重视理性与理性思维,教育认识的越来越深入,又加上社会思潮、哲学思想忽视和排斥感性思维,认为理性的抽象才能使人类的影响,人们对本质主义的教育研究追求提出越来把握世界的真实存在和事物的内在本质;五是强调越多的批评。反本质主义的教育研究取向进人了教价值无涉,要求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保持价值中育学者的视野并逐渐获得

8、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立;六是褒扬真理的客观性、普遍性和普适性,贬斥知识的意义性、理解性和个体建构空间。简言之,本质主义希冀通过抽象的简单来把握丰富的具体,把由于本质主义过分强调本质、超验、必然、预设、丰富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