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杭州的红色记忆.doc

往事并不如烟,杭州的红色记忆.doc

ID:58224247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往事并不如烟,杭州的红色记忆.doc_第1页
往事并不如烟,杭州的红色记忆.doc_第2页
往事并不如烟,杭州的红色记忆.doc_第3页
往事并不如烟,杭州的红色记忆.doc_第4页
往事并不如烟,杭州的红色记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往事并不如烟,杭州的红色记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往事并不如烟,杭州的红色记忆  对于一个60年代末出生的人而言,我对杭州的红色记忆还是比较深刻的,再加上后来专事城建文学的创作,几乎走遍了杭州的每个景点,这其中很多就是红色景点。  很多人不知道,翻开天堂杭州的历史册页,还有着一段光辉的红色岁月。早在“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杭州就是引领全省革命潮流的先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年之后的9月,浙江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在皮市巷3号成立。从抗日战争的爆发,到中国共产党的全面胜利,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离不开美丽杭州的身影。    

2、一座桥的兴衰与荣辱    一个细雨连绵的午后,我开着车从杭州东的家中,从复兴路下高架,经六和塔路,又右手拐弯,看到了掩映在桥下的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和蔡永祥烈士纪念馆。一直前行,就到了钱塘江大桥的入口,也是杭州人民俗称为钱江一桥的所在地。  只有两辆车可以交错开行的钱塘江大桥,即使在雨日,也是车流不息。桥下钱江水奔流滚滚,舟辑辐辏。林立的高楼,再次印证了杭州今世今时的繁华兴盛。  车子开到了桥的尽头,却依然找不到记载中的钱塘江大桥纪念馆,遍问未果。我选择再次上桥,猛然发现,岗亭的下方,除了竖着“全

3、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说明牌外,还有一条并不窄小的支路,驶进去果然看到了路的尽头有“钱塘江大桥纪念馆”的字样。  钱塘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主持施工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大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  然而建成后不到三个月,1937年12月23日,为了阻止日军南下,大桥的建造者茅以升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亲自将通车仅89天的大桥炸毁。大桥受到重创,14号桥墩全部炸毁,第10、12

4、、13号孔钢梁萧山方向端坠入江中,第14、15孔钢梁全部沉入江中。  面对重伤的大桥,茅以升愤然作诗:“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以铭其志。  如今在钱塘江大桥北侧的纪念馆,展出了茅以升、罗英、曾养甫等爱国工程技术人员当年建桥时的400多幅照片、实物和100余件手稿。  造桥的艰难,炸桥的果断,修桥的风雨,守桥的不易,随着一张张图片的阅读,随着相机一张张的实录,让我的心灵,有了久违的安宁静雅。    梅家坞,不能忘却的纪念    沿着虎跑路转到隧道,穿越梅

5、灵隧道后,雨日的梅家坞清新如龙井,空气中也仿佛飘荡着淡淡的绿茶味,让人不免生出吟诗赋词的书生意气来。  梅家坞路211号的周恩来纪念室,位于小径深处。石子路铺就的甬道,小小的院落小小的门,“梅家坞周恩来纪念室”几个字映入了我的眼帘。  纪念室并不大,文字内容也不多。门外几株梅树长得非常浓郁,庭院干净得几可照人。几十幅放大的黑白照片,一尊周总理的塑像,让我又想起了记忆中的周总理。  梅家坞与周总理的渊源早自上世纪的1957年就结下了。周总理曾先后五次来到梅家坞,将此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关

6、心和指导梅家坞的生产和建设。  纪念室是西湖区人民为了缅怀周总理,于1993年3月3日建成的,这也是全国第一个民间集资的纪念室。房子为木制结构,古朴典雅,具有江南小四合院的风格,上下两层,总面积128平方米。  刘庄的红色往事    刘庄对于我的神秘,就犹如陈桥驿先生为《刘庄百年》所作的序中所写一样,”刘庄成了国宾馆,对于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够不上‘国宾’的老百姓来说,无非是从一种禁区转为另一种禁区。根本不会有到这个地方去玩的奢望。”  此次带着写作任务去寻访刘庄实在是趟美丽的差事,车子开到了杨

7、公堤18号,停下来细细地观赏刘庄,那种温婉低调的美,实在是很能打动人心。  这个位于西子湖畔、丁家山南簏的庄园,原为晚清广东香山县富豪刘学询所建的别墅,绿波竹影,回廊曲折,临湖依山,幽雅清新,有“西湖第一名园”之称。  而刘庄与红色记忆牵手的片段太多太多。  最为经典的就是1972年2月26日至27日,美国总统理查・尼克松访华,26日上午离京赴杭访问,下榻刘庄一号楼。下午尼克松在周恩来总理陪同下游览西湖,一边看美景一边商讨公报的细节。27日上午,周恩来与尼克松在刘庄的八角亭草签了《中美联合公报》

8、。中美关系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我去的时候,一号楼的甲楼依然封闭着,八角亭我也只见到了一隅,让刘庄的神秘色彩又加重了几分。  当然属于刘庄的红色记忆远不止这些,毛泽东第一次到刘庄是1953年12月27日,一直住到1954年3月14日始离去。在这三个半月的时间里,毛泽东调集了国内的各种专家,在刘庄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之后,毛泽东经常来刘庄居住。  往事并不如烟,不管是钱塘江大桥还是刘庄,这些散落在杭城美景之中的带有红色烙印的景点,都值得今天的人们去好好凭吊和怀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