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理师-初级基护17模板.doc

初级护理师-初级基护17模板.doc

ID:58291451

大小:9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13

初级护理师-初级基护17模板.doc_第1页
初级护理师-初级基护17模板.doc_第2页
初级护理师-初级基护17模板.doc_第3页
初级护理师-初级基护17模板.doc_第4页
初级护理师-初级基护17模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级护理师-初级基护17模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基础护理学                      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   常用抢救技术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用抢救技术  一、氧气吸入法  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吸氧法是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  (一)缺氧的分类和氧气疗法的适应证  1.低张性缺氧 主要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CaO2)减少,组织供氧不足。由于吸入氧气分压过低,

2、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引起。常见于高原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2.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造成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所致。常见于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症等。  3.循环性缺氧 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致。其原因为全身性循环性缺氧和局部性循环性缺氧。常见于休克、心力衰竭、栓塞等。  4.组织性缺氧 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所致。其原因为组织中毒、细胞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常见于氰化物中毒、大量放射线照射等。  (二)缺氧程度的判断  对缺氧程度的判断,除临床表现外,主

3、要根据病人PaO2和SaO2确定,见下表:缺氧程度PaO2Kpa(mmHg)SaO2(%)临床表现氧疗轻度>6.67(50)>80无发绀不需氧疗中度4~6.67(30~50)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需氧疗重度<4(30)<60显著发绀、呼吸极度困难、三凹征氧疗的绝对适应症  (三)供氧装置  供氧装置有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和管道氧气装置(中心供氧装置)两种。  (四)氧疗方法  1.鼻导管给氧法 有单侧鼻导管给氧法和双侧鼻导管给氧法两种。  (1)单侧鼻导管给氧法:是将一根细氧气鼻导管插入一侧鼻孔,经鼻腔到达鼻咽部,末端连接氧气的供氧方法。鼻导管插

4、入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此法病人不易耐受。  (2)双侧鼻导管给氧法:是将双侧鼻导管插入鼻孔内约1cm,导管环固定稳妥即可。此法比较简单,病人感觉比较舒适,容易接受,因而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给氧方法之一。  2.鼻塞法  3.面罩法   4.氧气头罩法   5.氧气枕法   (五)用氧注意事项  1.用氧前,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第8页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基础护理学                        氧气瓶搬运时要避免倾倒撞

5、击。氧气筒应放阴凉处,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至少距明火5m,距暖气1m,以防引起燃烧。氧气表及螺旋口勿上油。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流量,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好流量再接上。以免一旦开关出错,大量氧气进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4.常用湿化液有冷开水、蒸馏水。急性肺水肿用20%~30%乙醇溶液,乙醇具有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的作用。  5.氧气筒内氧气勿用尽,压力表至少要保留O.5mPa(5kg/cm2),以免灰尘进入筒内,再充

6、气时引起爆炸。  6.对未用完或已用尽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或“空”的标志,既便于及时调换,也便于急用时搬运,提高抢救速度。  7.用氧过程中,应加强监测。  (六)氧疗监护  1.缺氧症状 病人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变慢、血压上升、呼吸平稳、皮肤红润温暖、发绀消失,说明缺氧症状改善。  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指标可作为氧疗监护的客观指标。主要观察氧疗后Pa02(正常值12.6~13.3kPa或95~100mmHg)、PaC02(正常值4.7~5.0kPa或35~45mmHg)、SaO2(正常值95%)等。  3.氧气装置 有无漏气,管道

7、是否通畅。  4.氧疗的不良反应 当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可能出现氧疗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1)氧中毒  (2)肺不张  (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5)呼吸抑制  (七)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方法  换算公式: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二、吸痰法  吸痰法是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吸痰装置有中

8、心吸引器、电动吸引器两种,它们利用负压吸引原理,连接导管吸出痰液。  在紧急状态下,可用注射器吸痰及口对口吸痰。前者用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