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验美学的当代建构——读陈伯海《回归生命本原》与《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pdf

生命体验美学的当代建构——读陈伯海《回归生命本原》与《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pdf

ID:58306049

大小:31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9

生命体验美学的当代建构——读陈伯海《回归生命本原》与《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pdf_第1页
生命体验美学的当代建构——读陈伯海《回归生命本原》与《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pdf_第2页
生命体验美学的当代建构——读陈伯海《回归生命本原》与《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pdf_第3页
生命体验美学的当代建构——读陈伯海《回归生命本原》与《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命体验美学的当代建构——读陈伯海《回归生命本原》与《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5卷第3期四川I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5月Vo【.25No.3Sichu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JournalMay.2015生命体验美学的当代建构读陈伯海《回归生命本原》与《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向杰(达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四川达州635000)摘要:陈伯海先生致力于生命体验关学的当代建构。那么,生命体验美学能否建构、如何建构,其前景又如何呢?只要满足现实需要、历史传承和理论创新的三个条件,生命体验美学是可以建构起来的。建构的方法论基础就在于解构与重构的辩证统

2、一;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体验美学的合理成分;面对“形而上学”终结,衍续“形上之思”;在生存~实践一超越的生命活动之链基础上建构生命体验美学。关键词:陈伯海;生命体验美学;生命体验;审美活动中图分类号:B83-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248(2015)O3一OO67~O4近来读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陈伯不必论,就是后者也有重大问题:在强调人的丰富海《回归生命本原》与《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二性的同时,忽视了对象、客体的特殊属性;也忽视书,颇有些想法,不吐不快。二书有其

3、内在的逻辑了人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的联系。因此,任何一种联系,陈先生在《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一书的后纠偏的美学理论都有其现实需要。生命体验美学记中说这两本书是同时构思,交叉写作的姊妹篇。“以‘生命’为本原、以‘体验’为核心、更以‘自我超《回归生命本原》一书是美学专著《生命体验与审越’为其精神指向,由三者构成审美活动的必要环美超越》一书的哲学基础。陈先生致力于生命体节和基本途径,并在实现这一途径的过程中逐步验美学的当代建构。《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全书展现审美自身的性能。”[1]由此可见,陈伯海先生就

4、是围绕生命体验美学立论的,最后一章还专门倡导的生命体验美学,既承认审美活动是生命活讨论了如何建构生命体验美学。那么,生命体验动,又突出强调了“审美体验”和“审美超越”的重美学能否建构、如何建构,其前景又如何呢?这正要性。如此看来,生命体验美学是有其现实需要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的,自当有一席之地。二是否有历史传承。生命体验美学有悠久的一、生命体验美学能否建构历史传承,有丰富的理论资源。从西方美学的发美学理论的繁杂是一个特别突出的现象。面展史看,“生命体验美学在浪漫主义时期形成为一对如此众多的美学理

5、论,生命体验美学能否成立,股高涨的潮流,而后又在意志哲学、生命哲学、心取决于三个条件:理分析学派及存在主义哲学等带有非理性倾向的一是否有现实需要。有没有现实需要,其实各个思想流派中得到衍续和发展,其影响大为增是一个既有美学理论能否满足现实需要的问题。强和普及,形态上也显得格外丰富多样了。”在传就国内的现状而言,实践派美学理论已经逐渐式统中国,几乎全部的文论、诗论、画论、乐论,都是微,后实践派美学理论占据了主流地位。前者自生命体验美学的理论资源。这是因为中国人在审收稿日期:2Ol4—1l一15作者

6、简介:向杰(1964一),男,四川宣汉人。主要从事关学原理研究。·67·2015年第3期向杰:生命体验关学的当代建构美的过程中,审美主体具有二重性。笔者在《美学下,陈伯海先生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吸收西研究方法论问题及革新》一文中,讲到这个问题:方有价值的美学研究成果,创立生命体验美学,不“所谓‘审美主体的二重性’,意思是说,审美主体能不说是有其现实意义的。既是欣赏者,又是研究者。而且,欣赏者和研究者二、生命体验美学如何建构是融合在一起的,不可分离的。这种方法既能感受到美,又能对美进行分析,虽

7、然这种分析与抽象生命体验美学应该如何建构呢?陈先生对此分析全然不同。”可见,传统中国几乎所有美学思似乎胸有成竹。想都是生命体验美学的理论资源。I.陈先生认为西方美学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三是否有理论创新。生命体验美学要获得存个解构与重构的辩证发展过程。基于这样的判在合法性,仅有现实的需要、理论的传承,还是不断,陈先生认为,“与其寻找一个简单而靠不住的够的;还必须有适合现实需求的理论创新。与后答案,不如尝试转变一下提问的方式,将‘美学是实践美学相比较,生命体验美学有自己独特的理什么’的问题置换为‘美学

8、如何是’,也就是把注意论创新。力放在美学性能演变过程的考察上,认真总结它首先,生命体验美学对生命活动的理解十分在历次‘解构’与‘重构’中所可能获得的经验教独特,提出了“生存一实践一超越”的生命活动之训。”陈先生把西方美学历史分为四个发展阶段,链的理论。认为生存是人的基本需求,实践是在“我们发现,美学的历史进程实质上是一个解构与生存问题已经不是问题的情况下的高一级需求,重构相交替的过程,古代实体论美学让渡于近代超越则是更高级的精神性追求。三者之间是逐层主体论美学,近代主体论美学让渡于现代存在论递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