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主要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oc

杜松主要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oc

ID:58723488

大小:131.3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0-24

杜松主要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oc_第1页
杜松主要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oc_第2页
杜松主要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oc_第3页
杜松主要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oc_第4页
杜松主要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松主要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 65.020.01B65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ⅩⅩⅩⅩ—ⅩⅩⅩⅩ杜松(Juniperus rigida S.etZ.)主要病害防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发布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1DB23/Txxxx—xxx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碧源绿化有限公司、哈尔滨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市森林消防支队、哈尔滨市转山实验林场、哈尔滨市丹清河实验林场、五常市林业和草原局、克东县城市园林绿化站。本标准主

2、要起草人:董希文、李子文、祝海思、李依霖、董宏强、肖振光、齐贺、张颖、陈秉顺、黄宇、赵影、牛彦铭、卢晶、韩永东。5DB23/Txxxx—xxx杜松(Juniperus rigida S.etZ.)主要病害防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杜松(Juniperus rigida S.etZ.)主要病害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防控对象、防控方法、检查验收和技术档案。本标准适用于杜松主要病害的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3、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 术语和定义3.1杜松主要病害目前仅见由交链孢属Alternaria、茎点霉属Phoma、尾孢属Cercospora、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的真菌引致的杜松叶部病害。发病初期叶片或嫩枝上出现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斑点或叶片呈浅黄绿色,后期叶片变为棕红色。4 防控原则预防为主,年年防控,无病预防,发病化控。5防控对象4a生以上杜松。6防控方法6.1预防6.1.1土壤环境应清除树木根际附近土壤中的砖

4、头、水泥块、石块等杂物,其它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应不高于GB15618-2008中7.2规定的居民用地土壤无机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值及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值。6.1.2肥水管理5DB23/Txxxx—xxx初植时,按肥料总养分含量150kg/hm2施底肥,肥料种类以磷钾肥为主。以后每年应追肥,肥料种类及用量参照底肥及土壤养分状况和树木长势而定,追肥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至新叶生长前或秋分后至土壤结冻前,追肥方法可采用环施、条施、穴施。亦可每年夏季喷施2次至3次叶面肥叶面肥。每次施肥或追肥后灌足水。6.1.3其他措施6.1.3.1除草及时人工清除树

5、干周围的杂草。6.1.3.2设置风障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野外栽植的杜松,春季之前应在主风方向设置风障。6.1.3.3防止土壤污染冬季不应将混有融雪剂的雪堆放在树木周围。6.1.3.4喷施农药每年进入雨季初始,喷施1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等农药,所用农药种类及施药方法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的规定。以后每间隔半月左右,再喷施2次。应轮换用药,喷施农药的具体时间应为晴天的傍晚或阴天。6.2防控6.2.1时间树叶或嫩枝上一经发现发病症状,应立即防控。6.2.2方法喷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等农药,以后每间隔半月左右,再喷施2次。其

6、他事项参照6.1.3.4。7检查验收7.1检查时间预防及防治林分均应设置对照,预防的林分,在翌年春季检查;防治的林分,在最后1次防治1个月后检查。7.2检查内容预防、防治及对照林分或树木均设置标准地及标准株,每块标准地至少设置3株标准株,在标准株阳面的上部、中部、下部分别随机选取枝条查计每个叶片上的病斑及位置。对病害危害程度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预防)效果。病害分级情况、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的计算公式见附录A、附录B。7.3防控效果验收防控效果>95%为防控成功,85%~95%应补防,<85%应重新防控。5DB23/Txxxx—xxx8技术档案应

7、建立技术档案,内容包括:防控施工设计、采用的具体防控措施、防控效果调查、检查验收等技术材料。5DB23/Txxxx—xxx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杜松叶部病害危害程度等级划分表A.1杜松叶部病害危害程度等级划分表病斑部位危害程度危害等级病级代表值无无00叶上部(从叶尖算起的1/3叶长)轻Ⅰ1叶中部(叶长的1/3-2/3处)中Ⅱ2叶下部(从叶基部算起的1/3叶长)重Ⅲ3注:1.若1枚针叶上多部位有病斑,按最重一级计算;2.若病斑在分级线处,划入危害等级高的级内。5DB23/Txxxx—xxx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杜松叶部病害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公

8、式B.1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其中:T:病情指数Xi:病级代表值Yi:xi对应病级的病叶数Xmax:最重一级代表值B.2防控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