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力除灰系统(条文).doc

气力除灰系统(条文).doc

ID:58803937

大小:9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9-27

气力除灰系统(条文).doc_第1页
气力除灰系统(条文).doc_第2页
气力除灰系统(条文).doc_第3页
气力除灰系统(条文).doc_第4页
气力除灰系统(条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气力除灰系统(条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气力除灰渣系统3.1基本规定3.1.1气力除灰系统的选择应根据输送距离、灰量、灰的特性、综合利用条件以及除尘器型式和布置情况等确定。气力除灰系统宜采用正压气力输送系统。在输送距离上,可按下列条件选择:1当输送距离小于60m时,可采用空气斜槽输送方式;2当输送管线长度不超过150m时,可采用负压气力输送系统;3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上单一或组合输送系统。3.1.2气力除渣系统的选择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正压、负压输送系统,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1.3气力除灰系统的灰气比应根据输送距离、弯头数量

2、、输送设备类型以及灰的特性等因素确定。3.1.4气力输灰管道的流速应按灰的粒径、密度、输送管径和输送系统等因素选取。为降低总输送压力损失和减少管道磨损,输送管道应采取合理的扩径。3.1.5设计气力除灰系统时,应考虑当地气压和气温等自然条件的影响。3.1.6电除尘器第二电场及后续电场气力除灰系统的出力宜满足前一电场故障,灰量后移的要求。3.1.7气力输渣系统宜设两套系统,每套系统的设计出力宜不小于燃用设计煤种排渣量的150%,且不小于燃用校核煤种排渣量的120%。3.1.8气力除渣系统应根据输送系统对渣的

3、粒度要求设置高温碎渣机,碎渣机出口与气力输送设备之间宜设缓冲渣斗,缓冲渣斗的储存时间应不小于一个完整气力输送循环所需时间,在缓冲斗上宜设置紧急事故排放口。3.2负压气力输送3.2.1负压气力输送系统设计出力应不小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时燃用设计煤种排灰量的200%,且不小于燃用校核煤种排灰量的150%。3.2.2负压气力除灰系统在每个灰斗下应装设手动插板门和物料输送阀。3.2.3在靠近输送母管的分支管上应装设气动切换阀。在分支管始端应设有自动进风阀。3.2.4在抽真空设备进口前的抽气管道上应设真空破坏阀。

4、3.2.5当采用布袋除尘器作为收尘设备时,布袋除尘器过滤风速不宜大于0.8m/min,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应不小于99.9%,且应满足当地环保要求。3.2.6布袋收尘器应装有自动脉冲反吹装置,吹扫用的空气品质应达到仪用空气品质,其压力和耗气量按制造厂提供的资料选取。3.2.7在计算系统出力时,应核算距收尘器最近和最远灰斗的输灰出力。如从最近的灰斗输灰出力大于收尘器出力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限制其输灰出力,或选用处理能力更大的收尘器。3.2.8在一定的输送距离和浓度条件下,采用物料输送阀的负压气力除灰系统的出力

5、主要取决于管道的直径,其关系可参照表3.2.8。表3.2.8系统出力与管径关系管径(mm)DN100DN125DN150DN200DN250系统出力(t/h)58~1010~1520~4040~60注:输送距离短时取上限,反之取下限。3.2.9负压气力输灰系统的管道布置应尽可能减少弯头,采用合理的输送速度,负压输灰系统的始端最低流速宜采用10~12m/s,末端输送速度不宜超过30m/s;输送管线的管径应逐段放大,以使各管段的输送速度均控制在推荐的速度范围内。3.2.10每2套负压输灰系统的输灰母管间宜设

6、切换阀组,以实现2套库顶收尘装置互为备用。3.2.11负压输送管道的压力损失应为水平、垂直、倾斜管道以及各种管道附件压力损失的总和。为简化计算,一般可将各个部分折合成当量长度的水平管道,则可得计算公式如下:ΔPL=[Pb-(3.2.11-1)式中:ΔPL-负压输送管道的压力损失,Pa;Pb-计算管段始端的绝对压力,Pa;Pb=Pa-ΔPc;Pa-当地大气压,Pa;ΔPc-端部进风阀(物料输送阀)压力损失,Pa;λa-空气摩擦阻力系数,(3.2.11-2)ε-管道内壁的平均绝对粗糙度,m。对于无缝钢管:ε

7、=0.0002,对于焊接钢管:ε=0.0003。Leg-管道当量长度,m,Leg=L±H+∑n·Lr(3.2.11-3)L-水平输送管道总长度,m;H-垂直输送管道总长度,m。其中正号用于上升,负号用于下降;n-各类管道附件数量,个;Lr-各类管道附件的当量长度,m,参见附录D-管道的内径,m;ρb-管段始端的空气密度,kg/m3;Vb-管段始端的流速,m/s;μ-输送混合比(灰气比),kg/kg;K-两相流系数,一般可通过试验求得。表3.2.11列出两相流系数可供计算时选用。表3.2.11两相流系数表

8、管径(毫米)100125150175200>200两相流系数K0.300.35~0.450.45~0.550.65~0.750.85~0.9511.00及以上3.2.12负压系统的系统出力可按下式计算.(3.2.12)式中:Gf---负压系统的出力,t/h;Q---负压设备进口空气流量,m3/s;v---负压设备进口空气比容,m3/kg;v1---始端空气比容,m3/kg;v2---末端空气比容,m3/kg;P1---始端空气压力,Pa(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