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实验专题训练.doc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训练.doc

ID:58816798

大小:17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25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训练.doc_第1页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训练.doc_第2页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训练.doc_第3页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训练.doc_第4页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训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训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化学实验专题训练61.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①;②。请用实验证明你的想法:。2.将双氧水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红色消失。甲认为这是由于H2O2是二元酸:H2O2H++HO2–消耗了OH–,从而使红色消失;乙认为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使红色消失。(1)请设计一个实验论证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中谁正确:。(2)经测定H2O2为二元酸,其酸性比碳酸弱。①写出H2O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②试写出H2O

2、2与NH3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3.化学科研小组的同学在研究Na2SO3的热稳定性和精确测试Na2SO3溶液的pH时,遇到了困惑。为此,他们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和准备,决心重新实验,揭开奥秘。请你根据所学的中学化学知识,参与交流讨论。[查阅资料]①常温下0.1mol·L-1的H2SO3溶液的pH约为2.1。②通常情况下,H2S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常温下0.1mol·L-1的H2S溶液的pH约为4.5。[实验操作]①准确称取纯净的Na2SO3·7H2O晶体25.20g,配成1L水溶液,测得其

3、pH=7.8。②以坩埚再次准确称取25.20g上述晶体,继而隔绝空气在600℃以上高温下强热至恒重,质量为12.60g。③将②所得之12.60g固体进行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组成与Na2SO3无异。将其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溶液澄清,测得pH=10.3。[分析猜想]Na2SO3·7H2O在强热下,失去结晶水,进而发生了分解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交流讨论](1)他们将恒重后的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时,为加速溶解,可采取的措施。(2)实验操作②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次。(3)给Na2SO3·7H2O加热时要隔绝空气,请

4、以简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给以说明。。(4)猜想Na2SO3在高温强热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实验①和③中,两次测得的溶液pH相差明显,其合理的解释是。实验③中溶液的pH=10.3的原理是(以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表示)。(6)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给上述分析、猜想及解释以佐证。请简单叙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4.某课外小组利用H2还原黄色的WO3粉末测定W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A中的试剂是盐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中装入的试剂:B_________、C________、D___

5、________;(2)连接好装置后应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加热反应管E”和“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这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在这两步之间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过程中G管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其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实验中测得了下列数据①空E管的质量a;②E管和WO3的总质量b;③反应后E管和W粉的总质量c(冷却到室温称量);④反应前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d;⑤反应后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e由以上数据可以列出计算W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两个不同计算式(除W外,其他涉及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均为已知):计算式1:Ar(W)=____________;计算式2:Ar(W)=____________。5、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

7、流程图如下: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查表得:BaSO4(s)+4C(s)4CO(g)+BaS(s)△H1=571.2kJ·mol-1①BaSO4(s)+2C(s)2CO2(g)+BaS(s)△H2=226.2kJ·mol-1②⑴气体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⑵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Ksp(AgBr)=5.4×10-13,Ksp(AgCl)=2.0×10-10]⑶反应C(s)+CO2(

8、g)2CO(g)的△H2=kJ·mol-1。⑷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6.学生课外活动小组仅有一大一小两种试管和稀硫酸。甲、乙两个学生找来铝制废牙膏皮,各自设计了一套装置,制取并收集一试管氢气。①哪个学生设计的装置比较合理?   (填“甲”或“乙”),另一设计的装置不合理的原因是                 。甲学生乙学生②用比较合理的装置制取氢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