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疮痂病与青枯病的防治技术.doc

马铃薯疮痂病与青枯病的防治技术.doc

ID:59123526

大小:1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13

马铃薯疮痂病与青枯病的防治技术.doc_第1页
马铃薯疮痂病与青枯病的防治技术.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马铃薯疮痂病与青枯病的防治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铃薯疮痂病与青枯病的防治技术 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07期马铃薯疮痂病主要由真菌中痂囊腔菌和痂圆孢引起的植物病害。细菌中黄色单胞杆菌和放线菌中的链霉菌也能引起疮痂病。受害部位形成粗糙、稍隆起、疮痂状或木栓化、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中央开裂或下陷。以茎荚、瓜果、块根、块茎受害后的症状最为明显。严重时病斑连成片、果实畸形、肉质根茎发育不良。叶片受害造成歪扭,幼株致死。常见的有柑橘疮痂病、葡萄黑痘病,其他还有大豆黑痘病、核果类疮痂病、马铃薯粉痂病等。病菌在病残组织内或枝条中越冬,地上部分的病菌通过风雨传播,地下部分的病菌靠土壤中水分的移动及地下生物的活动传播,带菌种子或患病种薯可

2、远距离传播。一般通过清除病残组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增施有机肥料、生长期喷药等措施防治,而青枯病最初,地上部分未见任何异常现象的植株,白天突然失去生机,整个地上部均枯萎。阴天和早晚有所恢复,如同健株,然而,不久之后便枯萎,呈青枯症状,这一过程进展十分迅猛。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

3、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一、马铃薯疮痂病1、症状受害叶片初期出现水渍状圆形小斑点,后变成蜡黄色。病斑随叶片的生长而扩大,并逐渐木栓化,向叶片一面隆起呈圆锥状疮痂,另一面则向内凹陷,病斑多的叶片扭曲畸形,严重的引起落叶;幼果受害初期产生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转为黄褐色、圆锥形、木栓化的瘤状突起,形成许多散生或群生的瘤突,引起果实发育不良、畸形,造成早期落果,后期果实品质变劣。2、发病规律病菌在病部组织内越冬,发育最适温度为16~23℃,当春季阴雨潮湿天气气温在15℃以上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播本病。春季空气湿度是决定发病严重与否的主要因素。春梢及晚秋梢抽吐期如遇阴雨

4、连绵、早晨雾重则此病流行,夏梢期由于气温高极少发病。3、防治技术3.1喷药防治:本病仅侵染幼嫩组织,因此,必须做好春梢、晚秋梢及幼果期的喷药保护工作。第一次喷药在春芽长2毫米时,第二次在谢花期,晚秋梢期喷药视天气而定。可供选用的农药有:受侵染前喷0.3~0.5%倍量式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预防保护。已浸染的可喷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内吸杀菌剂防治。3.2注意苗木选择:新建果园应选用无病苗木,避免在病区运苗和取接穗。3.3加强栽培管理:做好冬季清园修剪工作,剪除的

5、病枝、落叶要集中烧毁。疏删过密枝条,提高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树冠内空气湿度。二、马铃薯青枯病1、症状青枯病菌,可以同病株残体一同进入土壤。长期生存形成侵染源。土壤水分对其在土壤中的生存影响极大。在湿度大的冲积土中,可以生存长达2~3年,而在干燥的土壤中,只能生存几天。青枯病菌,在土壤中并非以休眠状态生存,而是在上述发病植株或某种杂草的根际进行繁殖。生存在土壤中的青枯病菌,主要是由作业过程中造成的伤口或者是由根瘤线虫、蓝光丽金龟幼虫等根部害虫造成的伤口侵染植株,在茎的导管部位和根部发病。有时也会由无伤口细根侵入植株内发病。2、防治技术从花期开始,每次每亩用多元素混合型高

6、效硼肥100克加水40公斤喷雾,或者用0.1%—0.2%的硼酸、硫酸锰混合液50—60公斤喷雾,隔10—20天一次,共喷2—3次。为避免植株体内酸性物质增加,可在喷施硼、锰微肥的间隔期间喷施1—2次0.5%碳酸氢钠溶液。药剂防治。栽培马铃薯,应选用无病种薯,用200倍的甲醛液浸泡1.5—2小时,取出用清水冲洗后播种。对种薯切块时,切刀要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在茄科蔬菜种植前或采收后,每亩用20%土菌狂杀可湿性粉剂1000—2000克拌湿润细土撒施,混在表土层内,可有效杀来土壤中的病原菌。发病初期,每亩用农链霉素液50—60公斤对植株喷雾,隔7—10天一次,共喷2—3次。也

7、可以在发生青枯病时,用20%土菌狂杀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灌根或喷雾,隔7—10天一次,共施药2—3次。(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