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

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

ID:5913107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8

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_第1页
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_第2页
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_第3页
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_第4页
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粘土、粉质粘土及含少量砂、石粘土层,杂填土土质的基坑,且地下水位较低的挡土支护,但不宜用于软弱地基淤泥质土的基坑支护。2.施工准备2.1材料准备2.1.1水泥:宜采用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2.1.2砂:中砂或细砂,粒径不大于2.5㎜,含泥量不大于5%。2.1.3锚杆:粗钢筋须符合设计要求,宜选用钢筋(HPB335)或3号钢筋(HPB235),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2.1.4锚头:应符合设计要求,且锚固力不应低于50KN;2.1.5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2.1.6外加

2、剂:外加剂应通过试验选用。2.2机具准备2.2.1钻孔机具:粘土、砂性土可选用回转式钻孔机;2.2.2灌浆机具:活塞型或隔膜式压浆泵、搅拌机、磅秤;2.2.3张拉机具:夹具、油压千斤顶(如YC-60)、百分表等;2.2.4搅拌及运输机具:砼搅拌机、手推车、机动小翻斗车装卸砂浆或运土。2.3作业条件及人员准备2.3.1施工前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土层锚杆的施工设计,并收集类似工程施工资料,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2.3.2进行土方开挖,使锚杆施工作业面低于锚杆高50~60㎝,并平整好操作范围内的场地。2.3.3采用湿作业施工时,要挖好排水沟、沉淀池、集水坑,准备好潜水泵,使成孔时排出的泥水通过

3、排水沟排到沉淀池,再从沉淀池排入集水坑用水泵排走。同时要准备好钻孔用水。2.3.4其它准备,包括电源准备、锚杆、注浆管、分隔器、腰梁、预应力张拉设备等准备。3.工艺流程3.1施工顺序:3.1.1干作业施工顺序:施工准备→移机就位→校正孔位调正角度→钻孔→安螺旋钻杆继续钻孔到预定深度→退旋螺钻杆→插放钢筋→插入注浆管→灌水泥浆→养护→上锚头→预应力张拉→紧螺栓→锚杆工序完毕→继续挖土。3.1.2湿作业施工顺序:施工准备→移机就位→安钻杆校正孔位调正倾角→打开水源→钻孔→反复提内钻杆冲洗→接内套管钻杆及外套管→继续钻进→反复提内钻杆冲洗到预定深度→反复提内钻杆冲洗至孔内出清水→停水→拔内

4、钻杆→插放锚杆及注浆管→灌浆→用拔管机拔外套管→二次灌浆→养护→安装钢腰梁→安锚头→张拉。3.2锚杆挡土桩(墙)支护须经符合资质等级要求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地质勘察和施工图设计。3.3孔位的校正:锚杆成孔钻机就位后,要按设计要求校正孔位的垂直、水平和角度偏差,孔位须垂直于挡土挡墙。垂直偏差不大于2㎝,水平偏差不大于5㎝,角度偏差不大于0.5㎝。3.4成孔:3.4.1采用湿作业成孔时,先启动水泵、注水钻进,并根据地质条件控制钻进速度,每节钻杆钻进后接钻杆前,一定要反复冲洗外套内泥水,直至清水溢出。接内外套管时,要停止供水,把丝扣处泥砂清除干净,抹上少量黑油,要保证接的套管与原有套管在同

5、一轴线上。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速度、压力及钻杆的平直。钻进至离设计要求深度20㎝时,用水反复冲洗管内泥砂,直到外管管内溢出清水,然后退出内钻杆。拔出内钻杆后,用塑料管测量钻孔深度等,并做好记录。3.4.2采用干作业成孔时,应随时注意钻进速度,避免“别钻”。应把土充分倒出后再拔钻杆。3.5灌浆、放锚杆、拔外套管3.5.1采用湿作业成孔时,在拔出钻杆后,把注浆管插入外套管底,开始灌注水泥浆。边灌浆,边活动注浆管,使水泥浆灌到孔口后再拔注浆管。外套管内注水泥浆后放置钢筋(钢绞线),放置前应检查钢绞线分离器、导向架是否绑好,并清除泥污。拔管时要在孔口及时用水清洗套管上的泥砂,拔到最后两节时要用

6、垫架垫好外管,以防止液压缸着地。如在锚固阶段采用压力灌浆,在外套管口戴上灌浆帽进行压力灌浆,第一节压力为0.3~0.5MPa,以后逐渐增大到1.5~2MPa,直到孔口套管外皮漏浆为止。3.5.2采用干作业成孔时,应顺成孔角度插入钢索,同进插入注浆管。遇有塌孔时,应拔出锚杆和注浆管,重新设孔再插。注浆管要插到孔底,边注浆边拔注浆管,直到浆从孔底向孔口压出为止。注入的浆体向周围土体渗透,还须及时补浆。3.5.3锚体素浆可采用32.5~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1:0.5。当天钻的孔,应在当天灌浆完毕。3.6腰梁安装3.6.1腰梁是锚护结构中的传力构件,腰梁的设计应

7、充分考虑锚杆的水平倾角,锚固力,装拆方法等。3.6.2应对每根桩的偏差进行测量,在腰梁加工和安装时,应使腰梁受力符合设计要求。3.6.3腰梁的组装和安装,可采用直接组装的方法,或采用先组装成梁后再整体吊装的方法。3.7预应力张拉3.7.1锚体一般养护到设计强度70%,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值一般为设计锚固力的75~80%。3.7.2张拉采用“跳张法”,即隔二拉一。3.7.3锚杆正式张拉前,应取设计拉力10%~20%,对锚杆预张拉1~2次,使部位接触紧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