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子路形象说课材料.ppt

《论语.中的子路形象说课材料.ppt

ID:59154323

大小:1.34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9-25

《论语.中的子路形象说课材料.ppt_第1页
《论语.中的子路形象说课材料.ppt_第2页
《论语.中的子路形象说课材料.ppt_第3页
《论语.中的子路形象说课材料.ppt_第4页
《论语.中的子路形象说课材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子路形象说课材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语》中的子路形象分析《史记·仲尼孔子列传》中记载:“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初印象子路一副赳赳武夫的打扮,求见孔子,并且对孔子很不礼貌,但在孔子彬彬有礼的接待下,心悦诚服,于是,穿上儒服,倾心委身于孔子,成为弟子。 拜师后,子路一心向学,《论语》中记载了很多他向孔子请教如何成为君子、士子的对话。二、尚勇果敢上文提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孔子从正面既证明了子路的从政能力又点出了子路的性格“果敢”。孔子不仅是在表扬子路,更是对子路的性格予以肯定同时,又会在子路“闻之喜”的情况

2、下进行批评。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听闻之后很开心,认为老师出行就带他一人。孔子为了打压子路膨胀的心又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对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这句话,历代学者都认为勇为“勇敢”,而对“无所取材”则有着很多见解。①杨伯峻先生认为“无所取材”为“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呀!”②李泽厚先生认为“无所取材”为“就是不知道如何剪裁自己”。③钱穆先生认为这句话应是“没处去弄到这些木材”。南怀瑾先生和李零先生都同意这种说法。④董楚平先生认为这是“不善于取舍的意思”。虽然对于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但是前半句的解释却毋庸置疑。个人的性格特征造就了一个人的气质。“

3、子路,行行如也;”行行,刚强的样子。故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引起了孔子的担心,“‘若由也,不得其死然。’”[9]在《论语》中,子路也会依据自身所独有的特点向老师提问“君子尚勇乎?”[10]孔子赞赏子路有勇,但更希望子路将勇与义更好地结合,因此正如孔子所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1]“勇”在不同人的身上所体现的是不同的特质,对子路来讲“尚勇果敢”则最为贴切。性格三、好学重实践好学“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而且在实践问题上,还与老师有过争执。子路叫子羔做费宰,孔子认为子羔并没有具备成为费宰的能力就让他去实践,这是在害人家的孩子。而子路曰:“有人民

4、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17]子路提出自己的理论,认为可以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实践出真知。然而孔子却生气地发表了“是故恶夫佞者”的见解。虽然孔子是在批评指责子路的,但并没有提出反驳意见,可以推测子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得孔子只能以“佞”来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四、敢于直言敢于质疑在《论语》中,子路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人,共四十七次。而且子路也是多次与老师顶撞的弟子。“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19]以此可见,师徒两人对如何在卫国为政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看法。当孔子表明他要先“正名”时,子路觉得老师迂腐,不仅仅心里觉得,而且还面对面地表示了对这个举措的不赞同。孔子以“野哉,由也

5、”,并告诉子路“正名”的目的。在《论语》中师生这样的对话是仅仅存在于孔子与子路之间的。这其中可能是因为子路的性格、子路与孔子相差九岁,交流沟通起来比较随意的原因,更是他们师生之间关系亲密的原因之所在。子路不但敢于直言也敢于质疑。“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21]在面对公山弗扰与佛肸的邀请时,孔子欲往之,子路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将自己敢于直言敢于质疑的性格白描化地表现出来。于是就有了以上的对话。子路善于政事尚勇果敢敢于直言敢于质疑好学重实践现在,我们眼中的子路。。。

6、应该是这样的子路给人们的印象一般是直率、鲁莽。但仔细发掘,我们会发现子路不愧为孔门十哲之一。他善于政事,先后在季氏手下和卫国担当职位。他对政事也很敏感,可以准确地做出判断。他果敢豪气、重诺,可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22]“子路无宿诺”[23]。最宝贵的是他身上的本色,不掩饰、直爽,一直备受推崇。认为老师有错就指出,敢于直言不讳。只要是老师解释了便不再追究,而且一心一意地追随者孔子,只要老师提倡的并且他已经懂得的道理,子路都会去实践,并且终身实践。子路不是最聪明的学生,不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可是他身上许多质朴真诚的品质是值得后世学习的。附带:与老师非一般的交情子路乃周公

7、旦之后——孔子乃微子之后孔子和子路继承了先周文化的高山大河夫子曾经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像仲由这样的人,会得不到好死的吧。)不幸一语成谶,子路最终不得好死,死的很惨烈。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卫国宫廷发生内乱,太子蒯瞶挟持大夫孔悝,迫使他加入争夺其子王位的政变阴谋。子路听人报告后,火速赶往都城,遇见正从城内逃出来的子羔,子羔说:“来不及了,不要去那祸难之地!”子路却说:“受人俸禄,我不能逃避祸难。”进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