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照相物镜的设计.doc

实验五照相物镜的设计.doc

ID:59205957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10

实验五照相物镜的设计.doc_第1页
实验五照相物镜的设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实验五照相物镜的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五:照相物镜的设计1.实验目的:(1)巩固优化函数的应用;(2)了解照相物镜的结构及像差特性;(3)了解对照相物镜的像差校正方法;(4)掌握双高斯照相物镜的设计。2.实验要求:(1)基本要求:设计一个双高斯物镜,设计指标:焦距f'=50mm,视场角2ω=60°,相对孔径D/f'=1/2.5。(2)提高要求:选择一个已有的双高斯镜头进行优化修改。原始结构参数如下:序号rdnOBJinfinityinfinity126.926.0Zk112760.1315.75.3Zk74522.5F5510.17.5STOPinfinit

2、y7.67-13.31.8F58infinity6.9Zk79-17.20.11064.16.0Zk1111-47.4该系统的焦距为f'=50mm,视场角为2ω=40°,相对孔径D/f'=1/2,子午光束渐晕系数:全视场K=0.65,0.7视场K=0.8。将原始系统改成设计要求的系统,由于初始系统的焦距和设计要求一致,所以系统不需要缩放,而且玻璃材料不变。通过逐次优化设计,将原始系统的视场角逐步接近设计要求。把双高斯物镜的设计图各保存两份,一份课上上交到ftp服务器ftp://jizijuan1@125.220.71.247

3、文件夹中,另一份打印出来,并贴在实验册上。3.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以自己的学号+姓名建立文件夹,所有的文件都保存其中。(2)在上述文件夹中保存设计图文件,保存名为“双高斯物镜+学号”。(3)按实验要求先输入系统初始结构参数;入瞳为25,波长为可见光,视场角度分别为0,14,20分别对应0,0.7,1视场。在0.7视场中的VCY中输入渐晕压缩因子(1-0.8=0.2),在1视场中的VCY输入渐晕压缩因子(1-0.65=0.35)第11面的厚度用MRH确定,可看二维图。(4)第一次优化:焦距不需要缩放,由于要求的相对孔径为1

4、/2.5,则入瞳改为20,由于要求的视场角与初始系统的视场角相差大,所以需要逐次优化接近设计要求。(5)第一次,将视场角改为0,17,25度,渐晕因子不变。确定自变量:10个曲率(光阑除外)加上8个厚度(两个0.1为微小空气间隔除外)建立评价函数:EFFL=50,另外加入边界条件序号12345678910dmin20.11.51.50.50.51.51.50.12权重都为1,优化5次就可。(6)第二次优化:把角度改为0,21,30度,再优化。发现MTF不太好,这是固有的问题,所以要换玻璃。建议将F5改成SFL57,将ZK11

5、,ZK7改为成都玻璃库的LAK3(7)进一步优化,看MTF图。4.思考题:照相物镜的性能由哪几个光学特性参数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