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内容.docx

实习报告内容.docx

ID:59206561

大小:10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10

实习报告内容.docx_第1页
实习报告内容.docx_第2页
实习报告内容.docx_第3页
实习报告内容.docx_第4页
实习报告内容.docx_第5页
实习报告内容.docx_第6页
实习报告内容.docx_第7页
资源描述:

《实习报告内容.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习报告实习目的:通过一个多月在设计院的实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了解轨道交通设计工作的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铁路设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联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以便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在校的学习所获得的成果,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提高综合设计的技能,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实习内容:1、了解设计院的工作和程序,工程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了解设计院的不同工种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合作方式。2、了解有关铁路设计的法规、规

2、范、标准。结合实习工作,在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的具体安排下,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建筑设计方案或建筑施工图的绘制。3、能熟练运用cad进行图纸的改良,掌握制图软件。实习时间:因申请了校外毕设,所以在签约单位实习。实习地点:某设计院集团。实习成果我在某设计院集团跟着同事做西安北客站到机场的城际轨道项目,这段时间以来我参与了线路的基坑监测点的绘制、地面线的绘制及相关设计说明的撰写及更改。一:基坑监测点的绘制在做基坑监测相关工作时学习了基坑工程的相应规范,并详细了解了相似工程项目的情况,如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1)测

3、点设置方法、规定及要求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应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测点的保护装置或保护设施。基坑及支护结构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

4、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围护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当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设置在围护墙内的测斜管深度不宜小于围护墙的入土深度;设置在土体内的测斜管应保证有足够的入土深度,保证管端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围护墙内力

5、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 2、 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 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4、 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

6、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上,监测点不宜少于立柱总根数的10%,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宜少于20%,且不应少于5根。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土钉的拉力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宜布置监测点。

7、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30m,每层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各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受力、变形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底部隆起监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应选择在基坑的中央、距坑底边约1/4坑底宽度处以及其他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数量不应少于2个。纵向或横向有多个监测剖面时,其间距宜为20~50m。2、 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20m,数量不宜少于3个。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

8、表性的部位;2、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3、 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4、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 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竖向布置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