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准实验单因素实验设计模版.doc

心理学准实验单因素实验设计模版.doc

ID:59363628

大小:22.4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28

心理学准实验单因素实验设计模版.doc_第1页
心理学准实验单因素实验设计模版.doc_第2页
心理学准实验单因素实验设计模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准实验单因素实验设计模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准实验设计类型一.单组设计1.单组前后测设计(1)模式:O1XO2(2)实施过程:通过比较O1和O2两个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来检验实验处理是否引起明显的处理效应。(3)统计方法:配对样本T检验(4)优点:a.前测可提供和被试有关的基线数据和有关信息,有利于做前后测的对比分析。b.被试既是实验组又是控制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缺点:【混淆因素:成熟、历史、测验、仪器、统计回归、被试亡失、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2.单组时间序列设计(1)模式:O1O2O3O4XO5O6O7O8(2)实施过程:先从一系列测量之中剔除成熟效应,然后比较

2、前后测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如果差异显著,说明处理效应存在。(3)统计方法:配对样本T检验(4)优点:a.较好地控制了被试成熟因素的影响。b.由于实验进行了多次测量,从而降低了可能由于一次测量而造成的有偏向性样本成绩的概率。缺点:a.可能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于实验处理的敏感性,影响实验后测的成绩。b.很难排除测验与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很难克服历史因素的影响。3.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1)模式:X0O1X1O2X0O3X1O4(2)实施过程:给处理和不给处理交替出现,都进行测量并获得数值。把不给处理时的数据作为前侧(基线)值,给处理后测的成

3、绩作为后测值,对比这两组值是否存在差异。(3)统计方法:配对样本T检验(4)优点:较好的控制历史因素、测验因素、统计回归等额外变量的影响。缺点:外部效度较低,所得结果很难推到其他个体。(多次测量降低被试敏感性、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二.多组设计1.固定组比较设计(静态组比较设计&整组比较设计)(1)模式:实:XO1后测结果…………控:O2(2)实施过程:通过比较O1和O2的值来考察处理结果效应是否存在,若差异明显,则表明处理效应。(3)统计方法:方差分析(4)优点:克服了成熟、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实

4、与控的被试是相对同质的)缺点:【要克服:选择、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成熟趋势不一致)、选择与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处理的敏感性)】即,要克服两组在实验处理前不对等现象。1.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1)模式:实:O1XO2……………………(要求:实与控的前测成绩不相等)控:O3O4后前(2)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4种结果(见书P117图4-7、P116图4-8)(3)统计方法:方差分析(4)优点:a.基本上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的干扰b.两组都有前测,主试可了解实验处理前的初始状态,也就对选择因素进行了初步控制。缺点:由于实验组和控

5、制组不相等,则选择和成熟间的交互作用&选择和处理间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该实验的效度。2.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1)模式:实:O1O2O3O4XO5O6O7O8………………………………………………………………………控:O9O10O11O12O13O14O15O16后前(2)实施过程:首先从测量中剔除成熟效应,然后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成绩变化趋势,从中分析处理效应是否存在。(3)统计方法:方差分析(4)优点:基本上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的干扰。缺点:对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以及选择与处理之间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外部

6、效度。什么意思?3.相等组匹配设计(1)模式:实:XO1……………控:O2后(与固定组比较设计很相似,最大区别在于“固”两组被试不等,而“相”的两组被试相等。)(2)实施过程:各组之间不能随机分配被试,但除自变量不同外,在其他方面进行了匹配,是的各组近乎相等。(3)统计方法:方差分析(4)优点:两组被试基本上是相等的,可把后测成绩的差异归为处理造成的。缺点:没有真实验中对被试组匹配的效果好。单因素实验设计1.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1)模式:RX1O1RX2O2(两水平情况下)(2)实施过程:(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于两水平

7、。该变量是被试间变量)将被试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用随机化控制误差变异)(3)统计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or方差分析(取决于有几个因素)(4)优点:a.因每个被试只接受一次实验处理,故每个水平都可以获得大量数据b.时间短,避免被试因为时间长而失去兴趣c.排除组内设计中,由于被试接受集中处理水平而导致的学习迁移效应d.不需要对不同实验处理之间采用平衡顺序误差的实验设计e.通过不同实验处理组被试的匹配,降低实验处理组间的变异性,保证各实验处理组为等组被试。f.被试的随机化分配可以抵消被试的反应倾向缺点:a.虽然

8、组间设计对被试进行了匹配和随机化,但分配给各实验组的被试仍有可能出现差异b.比起被试内设计,它需要更多被试c.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人力d.匹配过程不存在练习和迁移效应,否则,匹配的结果是不可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