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用人之道.doc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doc

ID:59377856

大小:16.8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27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doc_第1页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doc_第2页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摘要】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在长期的宦途生涯中,曾国藩形成了一套与众不同的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和利用人才的用人之道,谋略超脱,影响深远.一、江山代有才人出:充分尊重人才曾国藩对人才非常重视,强调“成大事者,以多找助手为第一要义.”按照他对人才概念的理解,如果一个人要干成能够影响时代格局、能够让后世铭记在心的大事,就必须拥有一些可以对其提供帮助和衷心辅佐的人.曾国藩认为,在相对短暂的人生道路上,一个人无论拥有多么强的能力和拥

2、有多么大的权力,也不可能独打天下、包罗万象,总是需要其他人的协助和支持的,只有将能力超群、技艺出众的人才团结起来,才能干成顶天立地的大事.曾国藩熟读经史典籍,深谙儒家孔孟学说的用人观念,尊奉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诸人”以及孟子的“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核心思想,通过自己的深刻领悟与实践总结,树立了“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用人之道。【关键词】曾国藩人才观选人之道用人方略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清朝中兴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涉猎广泛、思想复杂而又很有影响的人物。他以封建政治

3、家的独具慧眼,网罗了一大批各种各样的人才,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为满清政府解除了心腹之患。但他在维护封建统治实践中,知人善任,量才录用的做法,却不无可资借鉴之处。曾国藩的人才观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在政治上他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在军事上,他强调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他把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养、造就人才作为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机的重要措施。他倡导创办学校,认为人才不是天生的,靠的是教育培养。曾国藩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深刻认识及对人才的重视和善用,

4、在当时是有名的。他最早培养提拔的“干部”,大多都官至高位,封疆大吏也有多人。曾国藩对人才的认识之高,渴求之急,在封建地方阶级统治集团中是少见的。曾国藩的选人之道曾国藩有其独到的选人用人标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则一:选人切勿眼光过高如果对人才一味求全责备,“眼光过高”,难免会让你感觉“无人可用”。一个人只要有一个特长,就可以用之了;用人者最应避免的是,由于有一点小毛病而将有用之才弃而不用,曾氏幕府人才众多,几乎全国人才之精华,都汇集到这里,再加上曾国藩知人善任,懂得激发他们的才干能力,因此,湘军和曾

5、国藩集团想不成功都难。原则二:首选忠义血性之人有血性够忠义是曾国藩选人的最核心的标准。尽管曾国藩的“忠义血性”有其特定的内涵,但它揭示了政治信仰对于人的极其重要性,因而对于人才的选拔来说,也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只有立场坚定、不为暂时的利益所动、不被任何困难吓倒,你才能成就一番大事。这些平日里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在战场上居然能表现得如此之凶悍,完全是因为他们内心里都有一股所谓的“忠义血性”,作为他们为清政府卖命的终极理由。原则三:德才兼备,以德为本曾国藩识人以德识为主,以才学为辅。对于德与才关系论述是

6、“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二者不可兼时,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3]1也就是说,如果德才不可兼得,他宁要有德无才的人,也不要有才无德的人。简言之,用人应该看重才干,但更应看重的则是心术,即道德操守。他如此重视人才的道德水准,是因为当时士风败坏,人欲横流,从上到下都孜孜求利,惟利是图,所以他才突出道德的重要性,惟德是举。原则之四:发挥人才的一技之长。曾国藩认为用人要发挥人才特长,对推荐或自荐者,他都要认真考察,做到人尽

7、其才。洋人傅兰雅推荐聂仲芳,曾国藩问他为什么在广州做洋务而不继续读书,考功名。他答“今日中国不缺官,当官的人多得很,候补官员也数不清,不愿意去凑热闹,所以出来学技术、管理。”[1]145聂仲芳在当时的年代能有这样的见识,是要具备一定的胆识和头脑的。他还向曾国藩提出了“江南机器总局不善经营将会倒闭,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等”。曾国藩听后很满意,认为是一个人才,并决定留在他的幕府。他的幕府吸引了当时许多的优秀人才,像一所培养造就人才的高级“学校”原则之五:重用有才之人而不拘小节。曾氏在军中极讲规矩,李鸿章散漫惯

8、了,曾国藩大动肝火,当着所有幕僚的面大声训斥。但是对于李鸿章的文书处理能力和其他优点,曾氏注意褒奖和鼓励,认为李天资过人,必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是这种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使李鸿章很快成才,终成一代名臣。曾国藩的用人方略1.管理人才要赏罚分明。用兵管人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攻心为上,攻身为下。如果下属有杰出贡献一定不能嫉贤妒能,这会严重挫伤他们的锐气,应该论功行赏。曾国藩向立有战功的下属奖励刻有自己名字的腰刀,将士们都奋勇作战,期望能得到这难得的荣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