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酸性岩侵入岩ppt课件.ppt

中酸性岩侵入岩ppt课件.ppt

ID:59474973

大小:7.51 M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9-14

中酸性岩侵入岩ppt课件.ppt_第1页
中酸性岩侵入岩ppt课件.ppt_第2页
中酸性岩侵入岩ppt课件.ppt_第3页
中酸性岩侵入岩ppt课件.ppt_第4页
中酸性岩侵入岩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酸性岩侵入岩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酸性侵入岩花岗质岩及其相关岩类中性岩类(SiO2=53-66%)钙碱性岩类(δ<3.3;如闪长岩)钙碱性-碱性岩类(δ3.3-9;如正长岩)酸性岩类(SiO2>66%)钙碱性系列(δ<3.3;如狭义的花岗岩)碱性系列(δ3.3-9;如碱性花岗岩)Q:石英A:碱性长石P:斜长石F:副长石类:霞石、白榴石、蓝方石、钙霞石、假白榴石、方钠石,等深成岩的分类方案花岗岩与花岗质岩的区别花岗岩狭义的花岗岩是指w(SiO2)>66%,石英体积分数大于20%,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碱性长石的酸性侵入岩。花岗岩类(长英质岩类)一般是指w(SiO2)>53%(主要

2、成分仍是长石石英,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并不具有特殊成因意义的分界,与花岗岩密切共生。)一、花岗岩类基本特征和主要种类花岗岩闪长岩类正长岩类细晶岩和伟晶岩花岗岩狭义,指w(SiO2)>66%的酸性侵入岩。化学成分SiO2含量高,同时富含K2O+Na2O。矿物成分浅色矿物含量一般在85%以上,主要由石英、碱性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常为更长石或更-中长石)组成。暗色矿物体积分数一般小于15%,以黑云母为主,一般少见角闪石和辉石。微晶花岗岩结构花岗结构(普遍)条纹结构、文象结构、蠕虫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条带构造、似片麻构造命名1.SiO2含量(基本名称

3、)2.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色率(补充命名)·产状分布分布最广。在我国华南地区花岗岩约占据了全区面积的1/4,其中主要是钙碱性花岗岩,碱性花岗岩极少·矿产重要的常用建筑材料。与花岗岩类有成因联系的矿产有稀有、放射性、W、Sn、Mo、Cu、Fe、Pb、Zn、Au等黑云母花岗岩白岗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闪长岩类w(SiO2)介于53%~66%之间,与基性岩类相比,SiO2、Al2O3、K2O、Na2O较高,而MgO、FeOT、CaO偏低。矿物成分浅色矿物以斜长石为主,暗色矿物最常见的是角闪石,亦可含少量黑云母,向辉长岩过渡的种类含较多辉石。不含石英或含很

4、少。向酸性岩类过度石英含量增加。结构常见半自形粒状结构。浅成或超浅成相及岩脉产出的闪长岩中多为斑状结构,斑晶由斜长石或角闪石等暗色矿物组成,称为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构造常见块状构造、条带构造,也见斑杂构造。分布闪长岩分布较少。与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体共生,另与辉长岩有关。矿产闪长岩体与内生铁、铜矿床关系密切,尤其是在与与碳酸盐的接触带上常形成重要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床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闪长玢岩正长岩类SiO2含量与闪长岩相当,但碱含量较高,w(K2O+Na2O)一般为9%左右。矿物成分浅色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和斜长石。暗色矿物主要为角闪石

5、,辉石,黑云母。结构以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也有似斑状结构,二长结构。。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亦常见条带状构造。分布正长岩分布较少,常与花岗岩、闪长岩及碱性岩体伴生有关的矿床主要是矽卡岩型铁矿,碱性正长岩有关的是一些稀有及放射性元素矿床黑云母正长岩二长岩正长斑岩脉岩细晶岩一种浅色脉岩,主要矿物是石英和长石,基本不含暗色矿物。细晶结构(由细粒他形的长石和石英组成的细粒他形粒状结构)。手标本断口常呈细砂糖状。伟晶岩粗粒至巨粒的各种类型的脉状体及团块状体,常见的是花岗伟晶岩。花岗伟晶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有石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并含各种次要矿物和副矿物。伟晶

6、结构(矿物颗粒很大)。二、花岗岩类岩浆的成因及其类型岩浆成因和交代成因岩浆花岗岩形成过程花岗岩的成因分类一.板块构造与火成岩组合地球中火成岩分布的构造环境地球中火成岩分布的构造环境1.洋中脊2.陆内裂谷3.岛弧4.活动大陆边缘5.弧后盆地6.洋岛玄武岩7.陆内火成岩花岗岩类的两种不同成因观点1.岩浆成因的花岗岩类:由岩浆侵位冷凝形成,经历了从岩浆源区分凝、上升迁移到异地就位的过程——异地花岗岩问题:大型花岗岩基的空间问题?2.交代成因的花岗岩:是指先存在的岩石基本上在固态的情况下由交代作用转变而成——原地花岗岩;形成机制更接近变质作用,也称花岗

7、岩化作用---流体扩散和固体条件下的扩散问题:流体扩散和固体扩散的范围与程度3.主要区别:产状、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变质变形等1.结晶分异作用岩浆花岗岩形成的主要观点1.结晶分异作用玄武质岩浆在其逐渐冷凝的过程中,分离结晶形成从闪长岩到花岗岩的花岗质岩浆。1.层状/环状侵入体中的长英质岩石是基性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2.玄武质岩浆结晶实验(Bowen,1948)和天然玄武岩中玻璃质成分(酸性残余岩浆)的研究3.同位素上具有地幔源特征,地球化学上与共生基性岩具有相关性特点是规模小。层状和环状岩体晚期分异物2.混合化作用通过同化作用或混合作用形成的混杂

8、岩浆的过程。幔源岩浆上升底垫于地壳下部(被称为底侵作用),因其热量大,导致下地壳发生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同时与其混合产生偏中性的花岗质岩浆。只能形成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