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窦荣定传.doc

隋书·窦荣定传.doc

ID:59516158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1-05

隋书·窦荣定传.doc_第1页
隋书·窦荣定传.doc_第2页
隋书·窦荣定传.doc_第3页
隋书·窦荣定传.doc_第4页
隋书·窦荣定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隋书·窦荣定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隋书·窦荣定传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赐爵宜君县子,邑三百户。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以功拜上仪同。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百段。袭爵永富县公,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从武帝平齐,加上开府,拜前将军。  其妻则高祖姊安成长公主也。高祖少小与之情契甚厚,荣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结。及高祖作相,领左右宫伯,使镇守天台,总统露门内两箱仗卫,常宿禁中。  高祖受禅,来朝京师。上顾谓群臣曰: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赐马三百匹。坐事除名,高祖以长

2、公主之故,寻拜右武候大将军。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以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虏战于高越原,两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岁余,拜右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葭莩,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览前修,实为畏惧。上于是乃止。  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

3、军元旻监护丧事,赙缣三千匹。上谓侍臣曰: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今欲赠之,重违其志。于是赠冀州刺史、陈国公,谥曰懿。(节选自《隋书窦荣定转》有删改)常识积累:1.沈深:亦作“沉深”。深沉;沉着。2..器局:才识气度。3.瑰伟:奇伟,气度非凡。4.邀击:拦击;截击。邀,迎。5.受禅:(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6.佐命:(1)古代帝王得天下,自称是上应天命,故称辅佐帝王创业为佐命。(2)指

4、辅助帝王创业的功臣。7.十有二三:十分之二三。附:文言数字表示法,古今大不同一、基数   基数词是文言文中表数的基础,即一、二、三……这些数目字。1.文言文中绝大部分基数词沿用至今。我们在阅读时用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就能理解。如:(1)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十年”即“鲁庄公十年”。2.整数与零数之间加上“有”(读yòu,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又”字)字,连接整数与零数。如:(2)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二十有一”即“二十一”。3.用两数相乘表示一个整数。如:(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  (4)秋公回头看时,

5、乃是一女子,年约二八,姿容美丽。(《灌园叟晚逢仙女》)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而不是初三、初五;“二八”不是二十八岁,而是指“二”与“八”相乘的积,即十六岁。  4.两个数之间的零位不用“零”,如表示“一百零几”时就用“一百几”的形式表示。这就形成了在“百”“千”“万”等位数后面直接加上零数的表示方法。如:  (5)桂阳郡共管辖十一城,户,十三万五千二十九,口,五十万一千四百三。(《后汉书.郡国制》)  “十三万五千二十九”就是“十三万五千零二十九”,“五十万一千四百三”就是“五十万一千四百零三。  5.基数中的数词“十”“百”“千”“万”前的“一”字通常省略。如:  (6)从小

6、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百二十步”即“一百二十步”。  二、序数  1.在基数前加“第”。这种情况较少见。如:  (1)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  2.不用“第”而直接用数词表示。这种情况较常见。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家功。(《论贵粟疏》)  “一鼓”“三鼓”即“第一次击鼓”“第三次击鼓”;“一曰”“二曰”“三曰”即“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  三、分数  1.与现代汉语一样,用“几分之几”表示。如:  (1)秦地,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  2.省

7、略“分”字,用“几之几”表示。如:  (2)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治平篇》)  (3)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问说》)  “十之一二”即“十分之一二”;“十之八九”即“十分之八九”。  3.省略“分之”,即直接将分母和分子按顺序排列。这是文言文中分数最常见的表示形式。如:  (4)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十一”是“十分之一”的意思。不能将它们与基数和约数相混淆,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加以辨析。   四、倍数    文言文中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