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排水设计培训课件.ppt

屋顶排水设计培训课件.ppt

ID:59540981

大小:644.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1-09

屋顶排水设计培训课件.ppt_第1页
屋顶排水设计培训课件.ppt_第2页
屋顶排水设计培训课件.ppt_第3页
屋顶排水设计培训课件.ppt_第4页
屋顶排水设计培训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屋顶排水设计培训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屋顶排水设计一.选择平屋顶的排水坡度考虑因素:1、屋面防水材料与排水坡度的关系防水材料如尺寸较小,接缝必然就较多,容易产生缝隙渗漏,因而屋面应有较大的排水坡度,以便将屋面积水迅速排除。如果屋面的防水材料覆盖面积大,接缝少而且严密,屋面的排水坡度就可以小一些。2、降雨量大小与坡度的关系降雨量大的地区,屋面渗漏的可能性较大,屋顶的排水坡度应适当加大;反之,屋顶排水坡度则宜小一些。3、屋顶坡度的形成方法1)材料找坡材料找坡是指屋顶坡度由垫坡材料形成,一般用于坡向长度较小的屋面。为了减轻屋面荷载,应选用轻质材料找坡,如水泥炉渣、石灰炉渣等

2、。找坡层的厚度最薄处不小于20mm。平屋顶材料找坡的坡度宜为2%。2)结构找坡结构找坡是屋顶结构自身带有排水坡度,平屋顶结构找坡的坡度宜为3%。平屋顶分为上人和不上人两种.上人屋顶较为平缓,坡度一般在1%~2%,不上人屋顶一般在2%~3%。二.屋顶的排水方式1.排水方式(1)无组织排水无组织排水是指屋面雨水直接从檐口落至地面的一种排水方式,因为不用天沟、雨水管等导流雨水,故又称自由落水。特点:构造简单、造价低廉雨水溅落到勒脚墙面若建筑物的高度较高,形成较大的冲击力在建筑物的入口处沿檐口形成水帘,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积灰多的建筑物应采

3、用无组织排水(如钢厂、水泥厂等)主要适用于少雨地区或一般低层建筑,相邻屋面高差小于4m;不宜用于较高的建筑。(2)有组织排水有组织排水是指将屋面汇集的雨水经由天沟、雨水管等排水装置有组织地引导至地面或地下管沟的一种排水方式。特点:构造复杂、造价较高可避免屋檐下落雨水溅湿和污染墙面若雨水排除系统处理不当,易出现堵塞和漏雨主要适用于建筑物高度较高、年降水量较大、较为重要的建筑物年降雨量>900mm,檐口高度>8m,或年降雨量<900mm,檐口高度>10m时,应采用有组织排水。2.有组织排水方案(1)外排水方案 外排水是指雨水管装设在室

4、外的一种排水方案,其优点是雨水管不妨碍室内空间使用和美观,构造简单,因而被广泛采用。雨水从屋面排至挑檐或女儿墙的檐沟后,通过沿檐沟纵向0.5%~1%的坡度将雨水导至雨水口,再经落水管排至地面的散水或明沟。A:挑檐沟外排水在屋檐四周或纵向檐口处挑出檐沟,沟内纵向找坡0.5~1%,沟底设雨水口连接雨水管。四周挑檐沟纵向挑檐沟,山墙挑檐压边有时为了上人或造型需要可在挑檐沟内设置女儿墙或栏杆纵向挑檐沟,山墙出顶挑檐沟内设女儿墙或栏杆B:女儿墙内垫坡排水高出屋面的女儿墙内沿屋面做0.5~1%垫坡,墙底设排水口安装弯管连接墙外雨水管。C:女儿

5、墙内檐沟排水高出屋面的女儿墙内做檐沟,沟底0.5~1%垫坡,墙底设排水口安装弯管连接墙外雨水管。E2:内落外排水明装的雨水管有损建筑立面,故在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中,雨水管常采取暗装的方式,把雨水管隐藏在假柱或空心墙中。假柱可以处理成建筑立面上的竖线条。D:长天沟外排水(2)内排水方案外排水构造简单,雨水管不占用室内空间,故在南方应优先采用。但在有些情况下采用外排水并不恰当。例如在高层建筑中就是如此,因维修室外雨水管既不方便,更不安全。又如在严寒地区也不适宜用外排水,因室外的雨水管有可能使雨水结冻,而处于室内的雨水管则不会发生这种情

6、况。——雨水管沿室内引下,用于大面积、多跨、高层的建筑。内排水中间天沟内排水高低跨内排水判断下列示意图的排水方式3.有组织排水设计要点原则:屋面排水线路简捷;檐沟或天沟流水通畅;雨水口负荷适当且布置均匀1)坡的数量的确定2)坡度的确定3)汇水区域划分每个雨水口负责排除:150-200m2屋面(水平投影)雨水。(高低跨屋面)的高处屋面雨水口汇水面积≤100m2,雨水管直接排在低处屋面上,出口处设置防护板。当汇水面积>100m2,高处屋面雨水管应直接与低处屋面雨水管或雨水排出系统连接4)雨水管最大间距女儿墙平屋顶、内排水平屋顶:18m

7、挑檐平屋顶:24m坡屋顶瓦屋面:15m单层厂房:30m5)檐沟或天沟净宽及坡度净宽度≥200mm,分水线处最小深度≥120mm。檐沟、天沟及女儿墙内垫坡0.5~1%。靠近檐沟或天沟处200-500mm加大到15%。6)雨水管直径民用建筑:75-100mm,常用100mm;面积≤25m2阳台,可采用50mm;工业建筑:100-200mm;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