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

ID:59591299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1-14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_第1页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_第2页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_第3页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深秋时节,已是寒意阵阵,可民勤县重兴乡新地村的日光温室示范点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三五成群的群众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拉线、开沟、放置秸秆,有条不紊,干得起劲。  为什么在沟内放置那么厚的一层秸秆?一旁做指导的重兴乡农民技术员陈生德解开了笔者的疑问。  原来,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项关于生物质能利用的现代农业生物工程创新技术,它是将农作物秸秆在专用微生物菌种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微生物、有机质元素等,使农产品达到高产、优质和无公害的目的。它类似于“原子反应堆”,主要以秸秆为原料,所以称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2、2010年,该技术在世界农业新技术发明奖励大会上获得金奖,主要特点是以秸秆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可使环境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4~6倍,有机质含量增加10倍以上,光利用率提高2.5倍,水利用率提高3.3倍,植物发病率降低90%以上,平均增产30%~50%。  陈生德告诉笔者,去年他从山东引进了秸秆反应堆技术,11月中旬定植了一棚西葫芦,整个生育期西葫芦长势旺盛,病虫害轻,产量高,品质好,一个棚卖了三万多元。乡上多次组织种植户去他家的温室里参观学习,特别是新地村的农户,积极性很高,已有50多座棚使用了该技术。  “这个技术好掌握吗?”“很简单的。”陈生德介绍说,在

3、定植前,要翻地开沟,沟深80公分,宽30~40公分,玉米秸秆填40公分,在秸秆上面撒上处理好的专业菌种,然后在上面埋压20~25公分厚的土,灌水把玉米秸秆浸透,整平、铺上滴灌带,移栽之前再渗一次水,正常定植。  在采访中,民勤县农技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梁立中告诉笔者,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重兴乡农民技术员陈生德去年从山东引进的一项日光温室新技术,通过一年的探索试验,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一是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二是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通透性;三是秸秆在腐熟发酵的过程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可有效提高光合效能;四是可以提高地温,尤其是在冬季。内置式反应

4、堆操作1.行下内置式操作程序:开沟、铺秸秆、撒菌种、拍振、覆土、浇水、整垄、打孔和定植。①开沟:一堆双行,宜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人行道)宽100—120厘米,小行宽60—80厘米,就在小行位置开沟,沟宽60厘米或80厘米,沟深20—25厘米,开沟长度与行长相等,开挖土壤按等量分放沟两边。②铺秸秆:开沟完毕后,在沟内铺放秸秆(玉米秸、麦秸、稻草等)。一般底部铺放整秸秆(玉米秸、高粱秸、棉柴等),上部放碎软秸秆(例如,麦秸、稻草、玉米皮、杂草、树叶以及食用菌下脚料等)。铺完踏实后,厚度25—30厘米,沟两头露出10厘米秸秆茬,以便进氧气。③撒菌种:每沟用处理后的菌种6

5、公斤,均匀撒在秸秆上,并用锨轻拍一遍,使菌种与秸秆均匀接触。④覆土: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秸秆上,覆土厚度20—25厘米,形成种植垄,并将垄面整平。⑤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3—4天后,将垄面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0厘米左右。⑥打孔:在垄上用12#钢筋(一般长80—100厘米,并在顶端焊接一个T型把)打三行孔,行距25—30厘米,孔距20厘米,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利进氧气发酵,促进秸秆转化,等待定植。⑦定植:一般不浇大水,只浇小水,一棵一碗。定植后高温期3天、低温期5—6天浇一次透水。待能进地时抓紧打一遍孔,以后打孔要与前次错位,生长期内每月打孔1—2次。2

6、、行间内置式:多数是因为定植前没有秸秆,故先定植,待秸秆收获后在行间进行。其操作程序基本同行下内置式。一般离开苗15—20厘米,挖土深15—20厘米,宽60—80厘米,铺放秸秆20—25厘米厚,沟两头露出秸秆10厘米。将拌好的菌种按每行6公斤均匀撒接,用铁锨拍振一遍,土壤回填于秸秆上,大行不浇水,小行内浇水,渗入大行湿润秸秆。按行距30厘米,孔距20厘米,用12#钢筋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3、追施内置式:为保持全生育期持续增产、弥补定植时因为没有秸秆或秸秆量不足造成的缺失,在生长期内宜使用该方式。方法是将新下的秸秆用粉碎机粉碎,按每亩菌种用量3公斤、麦麸60公

7、斤、饼肥30公斤、秸秆粉900公斤、水2000公斤(其比例为1:20:10:300:666),混和拌匀,堆积成高60厘米,宽100厘米的梯形堆升温,用直径5厘米的木棍在堆面上打孔9个,盖膜,发酵,升温至45—50℃,即可穴施。30厘米1穴,离开作物15厘米,每穴0.5—1.0公斤;随即覆土,每穴打孔3—4个;追施后7—10天一般不浇水,以后根据墒情进行常规浇水,一般作物在生育期追施2—3次。注意事项:种植蔬菜、水果和豆科植物,可用草食动物(牛、马、羊等)粪便:每亩一般用量3—4方,与内置式反应堆结合施入沟中效果更佳。使用该技术禁用化肥和非草食动物粪便。研究证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