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基础知识简介讲义.知识分享.ppt

测绘基础知识简介讲义.知识分享.ppt

ID:59701316

大小:171.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0-11-19

测绘基础知识简介讲义.知识分享.ppt_第1页
测绘基础知识简介讲义.知识分享.ppt_第2页
测绘基础知识简介讲义.知识分享.ppt_第3页
测绘基础知识简介讲义.知识分享.ppt_第4页
测绘基础知识简介讲义.知识分享.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绘基础知识简介讲义.知识分享.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测绘基础知识简介讲义.1、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的活动。2、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3、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等高线又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4、地物:是指的是地面上各种有形物(如山川、森林、建筑物等)和无形物(如省、县界等)的总称。现行图式将所有地图地物要素分为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和植被与土质8个一级大类。一级地物要素共有8种

2、,二级地物要素296种,三级地物要素520种和558个四级地物要素。5、地貌: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主要分为: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6、地形:地表的形态,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7、1954北京坐标系:将我国大地控制网与前苏联1942年普尔科夫大地坐标系相联结后建立的我国过渡性大地坐标系。8、1956年黄海高程系:是在1956年确定的。它是根据青岛验潮站1950年到1956年的黄海验潮资料,求出该站验潮井里横按铜丝的高度为3.61米,所以就确定这个铜丝以下3.61米处为黄海平均海水面。从这个平均海水面起,于1956年推算出青岛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89米。我国

3、测量的高程,都是根据这一原点推算的。9、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设立的坐标系。该坐标系原点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西北方向约60km,故称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10、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建议的高程基准。水准原点起算高程为72.260米。11、WGS-84坐标系: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

4、轴指向BIH(国际时间服务机构)1984.O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零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称为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统。目的:在世界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地心坐标系。12、CGCS2000坐标系:是(中国)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缩写,该坐标系是通过中国GPS连续运行基准站、空间大地控制网以及天文大地网与空间地网联合平差建立的地心大地坐标系统。以ITRF97参考框架为基准,参考框架历元为2000.0。13、独立坐标系:任意选定原定和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14、国家大地控制网:主要包括2000国家大

5、地控制网和全国大地网成果。国家施测的有:高精度A、B级(GPS网),全国GPS一、二级网以及“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大约2500个。全国天文大地网(含三角点、导线点)48000多个。“十二五”期间将建设360个GNSS连续运动基准站和4500个卫星大地控制点。15、国家高程控制网:包括国家一、二期水准网和1998年建成的国家二期一等水准网点测水准路试,长约31.5万千米。“十二五”期间一期工程将完成12.2万千米一等水准观测。还包括全国似大地水准面成果。二、测绘专业简介1、大地测量:确定地面点位置,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精密测量。内容:三角测量、精密导线测量、水准

6、测量、天文测量、卫星大地测量、重力测量、大地测量计算;作用:(a)为地形测图和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平面和高程控制;(b)为空间科学和国防建设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角和地球重力场数值;(c)为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地壳运动和地震预报等提供资料2、地形测量:是指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平板仪测图法、经纬仪测绘法、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图法已经淘汰。目前主要采用:(1)航空摄影测量(2)遥感(3)无人机遥感(4)全站仪极坐标法(5)GPS-RTK(6)三维激光扫描(7)移

7、动测量系统(车载)3、摄影测量与遥感:属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它是利用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及环境、其他目标或过程获取可靠的信息,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和表达的科学与技术。发展分为3个阶段:(1)模拟测图(2)解析测图(3)数字摄影测量及3S技术任务:(1)测绘大面积的地形图(2)获取4D测绘成果DLG----数字线划图DEM----数字高程横型DOM----数字影像地图DRG----数字栅格地图(3)遥感解译:以多光谱、多分辨率和多时相卫星影像为数据源,研究地表变迁及地质调查的新方法。可以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监测、自然灾害监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