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行业与地方特色计算机专业 cdio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和实践

具有行业与地方特色计算机专业 cdio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和实践

ID:5992058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30

具有行业与地方特色计算机专业 cdio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和实践_第1页
具有行业与地方特色计算机专业 cdio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和实践_第2页
具有行业与地方特色计算机专业 cdio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和实践_第3页
具有行业与地方特色计算机专业 cdio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和实践_第4页
具有行业与地方特色计算机专业 cdio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和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具有行业与地方特色计算机专业 cdio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和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具有行业与地方特色计算机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和实践  摘要:结合我校的行业背景和所处地域特点,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进行计算机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课程计划构建,工程实践场所构建和专业评估标准建立等方面的研究实践,为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思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关键词:CDIO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计划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11-03一、引言10具

2、有行业与地方特色计算机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和实践  摘要:结合我校的行业背景和所处地域特点,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进行计算机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课程计划构建,工程实践场所构建和专业评估标准建立等方面的研究实践,为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思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关键词:CDIO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计划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11-03一、引言10近年

3、来,计算机专业在规模上蓬勃发展,给更多的学生创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社会输送了IT专业人才;但同时存在的专业特色不明显以及教育质量需要提高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解决工程问题的系统思路和方法,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应用不熟练、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等。这让我们必须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工程能力缺失问题。另外,随着社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计

4、算机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极大丰富,学科知识组织结构和核心专业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庞大,导致学生既不能扎实掌握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熟练地应用能力,由此出现了顾此失彼、实际效果差的局面[1]。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已经形成了一种结构性失衡,由此迫切需要对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研究。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它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是一种旨在培养现代工程师的全

5、新国际化工程教育模式[2],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而造成的就业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河北工程大学前身隶属煤炭部,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具有一定的地缘优势。2008年11月,河北工程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我国第一批18所CDIO试点高校之一,计算机专业作为CDIO试点专业,结合我校的行业背景和所处地域特点,开始全面系统地进行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二、计算机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0经过四年的探索,我校计算机专业主要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CDIO三级大纲制定

6、,一体化课程计划构建,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立,CDIO实践环境建设,专业评估标准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101.将CDIO能力、项目设计融入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课程计划。对于开设多年的计算机专业来说,各学校都有现行的课程体系。传统的课程体系是按照专业知识结构设置课程,课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明确,学生不可能真正知道这些知识在整个工程实践中的用处以及如何运用。一体化课程计划就是将项目设计、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课程之间通过项目相互关联,培养个人和人际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

7、的能力,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并行培养。(1)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本专业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各种知识为载体,结合地域和行业发展需要,改变以专业知识先入为主设置课程的传统方法,实现课程体系优化。①开设导论性基础课程,提供工程实践框架。在第一学期开设《工程导论》、《计算机科学导论》等课程,激发学生对工程领域的兴趣,引导工程实践入门,让学生尽早开始建立系统的全局概念,将专业知识和工程项目有机联系起来。导论性课程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概括了一个工程师的任务与

8、责任,概括了如何利用学科知识去执行这些任务。学习导论性课程可以尽早培养CDIO大纲所要求的个人和人际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的能力。②调整学时与课程,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调整就是精简专业必修课内容和门数,遵循“多课程、小学时”的原则,增加专业选修课,尤其是体现前沿性技术的课程。整合《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侧重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所需的相关内容,避免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