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探析

基于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探析

ID:599619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0

基于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探析_第1页
基于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探析_第2页
基于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探析_第3页
基于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探析_第4页
基于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探析  【摘要】文章从城市内涝严重、排涝技术落后、缺乏防洪意识等方面阐述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工程保障措施、行政管理措施、公众参与监督管理措施与科学技术措施分析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保障对策。【关键词】防洪排涝;城市;内涝;保障对策1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主要问题1.1城市调蓄雨洪能力衰减,内涝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许多建筑物都是建立在原来的绿地和水域上,从而导致城市区湖泊、洼地萎缩;另外就是在建设中,广泛的使用水泥进行铺面,使土地硬化程度提高;多种原因结合致使城市调蓄雨洪能力锐减。现在大部分城市建设往往忽视排涝工程的建设,排水管网配套建设滞后,或是排

2、水系统年代久远,许多设施遭到破坏,排水标准往往达不到现有的标准;同时在小区建设中,新建居民小区未按标准新建排水设施,而是接入原有的市政管线,加大了排水负荷,所以一旦连续遇到大雨天气,城市排水能力往往体现不足,容易造成内涝。1.2城市防洪排涝技术落后7在防治城市洪涝灾害时,不仅需要的是工程的建设多么好,同时也需要合理的管理与先进的技术,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于技术方面(如: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新的3S技术),我国在城市防洪排涝中应用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对城市老管网的布设、抢险、探测还缺乏预先防范的手段和措施。1.3城市居民防洪排涝减灾常识贫乏、防灾减灾意识淡薄在我国防洪排

3、涝建设中形成了“救为主,防为辅”的意识,这种防洪排涝减灾常识贫乏、防灾减灾意识淡薄,这说明,对城市所存在的洪涝灾害风险宣传不够,大多数地方领导及群众对洪涝灾害风险认识不足,在发动城市居民投入防洪减灾方面存在严重缺欠。就目前,我国防洪排涝的主要是依靠修堤筑坝,对于发生严重地区的安全抢险工作,要依靠人民解放军进行抢险确保社会的安全;在城市建设中,大多数地方领导及群众对洪涝灾害风险认识不足,只单一性的注重经济的发展,对防洪排涝减灾对策考虑严重不足,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时,往往十分被动,极易成为防洪减灾救助的对象,而非防灾减灾的生力军。2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保障对策2.1工程保障措施2.1

4、.1适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7城市防洪标准既关系到城市安全,又体现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城市地下设施和城市网络系统伴随着增加,但排涝标准往往偏低,造成了内涝灾害日益严重,因此,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是防洪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一项重要依据。就效益与工程投资而言:标准越高,其防洪效益也就愈高,工程投资也就愈大;反之,效益和工程投资就越低。确定城市防洪标准要考虑城市的诸多因素,比如城市的规模、地形、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技术上的问题,因此,我国的现行城市防洪标准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予以适当提高。2.1.2防洪排涝规划、建设与市政建设同步进行城市防洪排

5、涝规划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考虑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同时也要考虑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两者缺一不可。实施城市建设的同时也要实施防洪排涝设施,明确其方向、总体布局、建设规模、防洪标准及主要治理措施。2.2行政管理措施2.2.1强化防洪排涝非工程措施建设在城市防洪排涝的设施建设中,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味地提高其设防标准,要相应的制定实施方案和应急方案,对超标准的洪涝水、风、潮制定完善的预案,建立城市排涝系统应急反应机制等非工程措施建设。2.2.2逐步建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体制7进入新世纪,国家建设步伐加快,防洪管理体制也逐步迈

6、向合理化、规范化,城市内部生命线系统规划与城市间网络联接保障机制将严重影响着城市秩序运行,是城市的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城市水灾脆弱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防洪排涝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建立健全针对突发性洪涝灾害的预警制度,目前,我国对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都是处于发展阶段,对预报的结果的传播和服务完全是一种被动性,于是导致遇到洪涝灾害时都是一种抢救的过程,而不是预防。为了保证城市居民在面对洪涝灾害不受恐慌,使损失最小化,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全的预警制度,对发布内容、标准和流程进行规范,能够保证真实、准确、及时地发布洪涝灾害信息。这样城市居民在应对洪涝灾害

7、时更多的是防范而不是抢救,同时也可以避免公众产生过多恐惧;另外,洪水保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洪涝风险管理手段。采用强制性和政策性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管理体系。2.2.3建立健全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7我国防汛工作现行的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各有关部门的《防汛岗位责任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组织方式,今后需要继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配套法规,强化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专业机动抢险队的建设,并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特别需要加强水灾应急管理的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