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ID:6009889

大小:3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30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_第1页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来源:育儿网http://www.yuer51.com1腋下表浅静脉解剖特点  腋静脉即为贵要静脉的延续,起始在腋腔下部,沿腋窝中点稍外上方向胸壁前行,在第1肋外缘延续为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在起始段位置较表浅,与腋动脉伴行,全长均位于腋静脉前内侧,当上肢外展时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前面。  2操作方法  2.1腋静脉定位有3种方法(1)一部分腋静脉能隐约可见。(2)触摸腋动脉搏动点,在搏动最明显内侧0.3cm左右腋窝下方进针。(3)腋动脉搏动触摸不满意,可在腋窝中点(相当于上肢自

2、然下垂时与胸壁交界的皱褶处,以此线的中点作为腋窝中点)内0.2~0.4cm,下1.0~1.2cm交界处进针[2]。  2.2穿刺方法患儿平卧,头偏向对侧,将穿刺侧手臂轻轻拉直背伸,使之与身体纵轴成110°~160°[3],腋窝呈水平暴露,不用止血带,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紧,常规消毒皮肤后将留置针在腋窝下方以8°~12°进针,见回血后采用单手送管退针芯法(用拇指弹送外套管,食指掌面退针芯),透明敷贴固定,手臂恢复自然位置。  2.3证明穿刺成功与否的方法将留置针软管送入腋

3、静脉内,拔出针芯回血通畅,接液体后滴注顺利,患儿安静无不良反应,证明穿刺成功。若误入动脉回血成冲击状,颜色鲜红,液体不滴,推注药液时阻力大,腋下局部皮肤呈树枝状苍白,应立即拔出,棉签按压3~5min。  2.4更换套管针的标准发生渗漏、感染、静脉炎或已留置7d以上。  3讨论  3.1腋静脉留置输液的优点腋静脉管径粗大、走形直,留置针套管进入血液后漂浮在血管内,减少了留置针套管对血管壁长时间的机械性摩擦,经腋静脉输液保留时间长平均5~7d[4],而头皮静脉或四肢浅静脉管径细,穿刺保留时间短平均2~3d

4、。因此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患儿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损伤,从而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有利于长时间输液治疗,尤其对于早产儿、窒息伴有兴奋或颅内出血的患儿,采用腋静脉穿刺可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不必要刺激,使患儿保持安静,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也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经腋静脉输注高浓度、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钙剂、多巴胺、静脉营养等外渗几率小,因为中心静脉粗大、血流快,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从而保持了血管的完整性,减少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输多巴胺时局部皮肤无特殊改变,而经头皮或四肢静脉输注多巴胺时

5、局部容易发白,长时间留置易出现静脉炎甚至皮肤坏死。  腋部的活动幅度相对较小,并且腋静脉位置隐蔽,不易被患儿抓掉,安全性较高,经x线观察即使手臂下垂留置针也不会打折[4]。另外,腋静脉穿刺还可作为外周动静脉换血通路。  3.2护理体会和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止感染的重要保障,手臂拉直背伸时不可强力牵拉,防止上臂意外损伤,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腋窝组织松软,少量渗液时不易被发现,应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窝、腋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以便及时发现渗漏。  准确定位血管走行,进针角度不宜大于30°,进针速度宜慢

6、,以免刺穿血管,送管方式也很重要,单手送管成功率较高,因左手始终能绷紧皮肤,避免穿刺处皮肤松弛致血管滑动以及上肢固定不牢导致针芯刺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正确粘贴敷贴,将穿刺点置于敷贴中央,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敷贴,不会引起局部皮肤张力的改变[5]。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根据临床观察,边推边退的封管方法存在弊病,很难掌握均匀退针速度,容易造成负压封管,导致凝血堵管,而只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肝素帽内,均匀推入封管液,则不会引起负压封管,封管液肝素浓度5u/ml。  操作禁忌:腋下表浅

7、静脉相对较粗,靠近大血管,应用留置针时若液体滴入不畅,切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强行挤入血液循环中而发生栓塞,静脉推注时避免用力过猛,防止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管壁通透性增加,造成液体外渗。  腋静脉拔针角度不宜过大,动作宜轻,拔针后按压时用棉签垂直压迫,避免把上肢的全部血液循环阻断而发生危险,拔针后注意血管的保护以增加第二轮穿刺成功率。  总之,腋下表浅静脉在危重患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是较为理想的穿刺血管,最大限度的解决新生儿住院期间长时间用药、全静脉营养、用药种类繁杂等问题,减少患儿痛苦,

8、适应治疗需要,避免静脉炎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