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探究综述

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探究综述

ID:6026111

大小:3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2-31

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探究综述_第1页
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探究综述_第2页
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探究综述_第3页
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探究综述_第4页
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探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探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探究综述  摘要:指出了林草植被恢复是治理石漠化的根本和有效途径,需要建立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区独特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针对小区域尺度或不同流域生态系统类型,研究了其植物群落配置、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技术,以及需要针对不同等级石漠化造林的参考技术。在极度耐旱抗凝冻植物选育,增汇、生物能源适生植物选育与种植,以及初步恢复生态系统维护技术等方面需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把产业链与生态链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可持续的地方生态产业,是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重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林草植被;恢复;研究收稿日期:20130527作者简介:周玮(1986—

2、),女,贵州铜仁人,土家族,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喀斯特生态恢复与区域经济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P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004041引言15喀斯特石漠化代表了世界上一个比较独特的荒漠类型,即湿润区石质荒漠化。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西3省区,是全球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中连片裸露碳酸盐岩面积最大,也是青藏高原隆起在南亚大陆亚热带气候区形成的一个海拔梯度大、地势格局复杂、生态脆弱的独特环境单元[1~4]。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上长期以来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森林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地严重退化,基岩大面积裸露

3、,最终形成的石漠化面积达46.3×104km2,涉及429个县,总人口约1.3亿人[5~6]。石漠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是西部生态建设中面临的十分突出的地域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为了加快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安排专项资金,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摸索石漠化治理模式和不同条件的治理方式,林草植被的保护与建设是国家专项资金综合治理石漠化的第一大工程。经过多年的实验与研究,已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喀斯特生态恢复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环境、过程、技术等方面的进展,为今后进

4、一步的研究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2喀斯特植被生境研究2.1生境的严酷性与生态系统的脆弱性15碳酸盐岩以强烈的溶蚀风化作用为主,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地质背景,喀斯特地区表现出一种先天脆弱性,使得群落顺向演替难,逆向演替易。主要特征是环境生态系统变异敏感度高,环境容量低,灾变承受阈值弹性小[7];土壤总量少,地表土层浅薄、零星,水分、养分供给能力和贮存能力差,而土壤水分亏缺是人工造林、植被恢复的主要障碍因子[8]。所以植物常因水养严重不足,土地生产力低下而生长困难甚至大量死亡。即使存活的植物,亦生长缓慢,绝对生长量低,且有严格的选择性。只有喜钙性、耐旱性和石生性的植物,才能在

5、土层薄、含钙质很高,易旱的石灰土上生长发育,这也导致群落结构简单,自我调控能力弱。2.2生境多样与异质性由于基岩出露面积较大,且起伏多变,形成了石面、石台、石缝、石沟、石槽、石坑以及石洞等十分复杂的喀斯特微地貌。这些复杂的岩石形态组合的微地形组成了各种小生境,所形成的环境条件也不一样。如石面、石芽、石台环境因岩石裸露面积大,气温变化剧烈、形成了不利于林草植被生长的干旱环境;石沟、石缝等土层相对深厚、土壤营养元素丰富、有机质含量高、气温变幅较小、形成有利于林草植被生长的肥沃生境[9~11]。因此,不同的生境条件对林草植被的分布、生长的制约程度不同,其治理与恢复过程也不同。2.

6、3环境利弊兼容性15从总体上看,南方喀斯特地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8月,虽水热同季,但分配不均,常出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干燥期;地下水丰富但埋藏深,不能直接补给土壤,植物难以利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土层浅薄,石砾含量高,土体不连续,保水力差,极易造成土壤干旱[8];虽然树种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但是人类不合理的干扰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群落逆向演替形成的草坡、藤刺灌丛较多,甚至发展不同程度的石漠化。3立地类型及区划研究立地是在一定地段上所有能决定林草植被发展方向的物理和生物因素的总和,其研究是林业生产的应用基础[12]。喀斯特地理环境复杂,立地类型多

7、样,所适应树种和生产力差异很大,进行立地类型研究,对林业生产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朱守谦等[13]在研究乌江流域喀斯特区环境特征,以人工造林障碍因子水分为核心,选取岩性、水热、温度、降水、湿度及日照5个指标,用多元分析方法将造林区划分为最困难区、中度困难区、一般困难区。周应书等[14]以贵州毕节地区为研究区,从基础的立地条件因子和乔灌草植物调查着手,对喀斯特山地的生态学特性与乔灌草植物分布的相关性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确定地貌、海拔、基岩岩性、基岩裸露率与坡度5个主导因子的基础上,确定立地小区、立地类型组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