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体输血制度复习课程.doc

最新自体输血制度复习课程.doc

ID:60498797

大小:1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07

最新自体输血制度复习课程.doc_第1页
最新自体输血制度复习课程.doc_第2页
最新自体输血制度复习课程.doc_第3页
最新自体输血制度复习课程.doc_第4页
最新自体输血制度复习课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自体输血制度复习课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体输血管理制度  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的血源。为进一步规范自体输血,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自体输血的申请  (一)自体输血应由患者主治医师在取得患者的同意下,向输血科提出申请。  (二)输血科医师在确认患者的情况符合自体输血的条件后,方可进行。  (三)自体输血除交叉配血外,其它操作及标准应严格按照异体输血标准进行。  第二条自体输血的方法  包括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患者一

2、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O.33),行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血红蛋白<11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

3、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l、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llOg/L(红细胞压积≥O.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O.25。  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5、下列患者不宜进行血液稀释: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

4、血机能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的。  (三)回收式自体输血: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体外循环后的机器余血应尽可能回输给患者。  1、自体贮血的采血量应根据患者耐受性及手术需要综合考虑。有些行自体贮血的患者术前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术中应予重视。  2、以下情况为回收血禁忌证: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怀疑流出的血液被细菌、粪便、羊水或消毒液污染;怀疑流出的血液含有癌细胞;流出的血液严重溶血

5、。  第三条采血环境应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进行。采血间隔:采血间隔应由输血科医师同患者的主治医师视病情而确定。  第四条自身血液的保存  (一)自体输血采集的血液要有专用储血冰箱保存,设立专门的自身储血空间。  (二)自身储血血袋有明确详细标记,醒目的标签,明确自体输血特殊标记。  (三)自身血液贮存冰箱温度及细菌标准应符合储血冰箱标准。  第五条血液的回输  (一)血液回输前,首先检查血液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以及保存日期,严防过期失效血输入患者体内。  (二)血液回输时,要严密观察患者,如一旦发生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6、 (三)未输完又不适合转让他人使用的血液,要以妥善的方式处理掉,并有医疗文字记录。  第六条自体输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一)手术前采血可能使患者血容量减少,出现贫血症状。  (二)手术前采血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晕针。  (三)采血时,保养液与血液未充分混合,出现血液斑块,影响回输血量或血液报废。  (四)血液在保存中可能出现溶血或污染,导致血液报废。  (五)手术推迟或取消导致血液报废。故宫永宣特展(瓷器)永乐御窑瓷器完全摆脱了洪武瓷器尚遗留的元代体大厚重、装饰繁缛、工艺较粗糙的风格,开创了以器物大小适中、胎体厚薄适度、装饰纹样疏朗、文人气息浓郁等为特

7、征的新风貌,对后来景德镇制瓷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少数器物上署篆体“永乐年制”四字年款的做法,首次将明代官窑瓷器打上了类似皇家商标性质的烙印,此为明清两代官窑瓷器上署帝王年号款之肇端。宣德御窑瓷器更进一步在器物上大量署年款,将以往人们不太关注的瓷器外底变成了展示皇家御窑款识和款字书法美的重要部位。明代官窑瓷器由此步入了造型、胎釉、纹饰、款识无一不精的“完美”阶段。而永宣时期大量烧造的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甜白釉与青花瓷器,充分展示了中国先民博采众长、兼容各种文化的非凡创造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