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中的极值.doc

梯形中的极值.doc

ID:60860985

大小:17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24

梯形中的极值.doc_第1页
梯形中的极值.doc_第2页
梯形中的极值.doc_第3页
梯形中的极值.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梯形中的极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梯形中的极值吴成章题目:(2005年乌鲁木齐市)四边形OABC为等腰梯形,OA//BC。在建立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3,2),点M从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同时点N从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过点N作NP垂直x轴于P,连结AC交NP于Q,连结MQ。(1)写出C点坐标;(2)若动点N运动t秒,求Q点的坐标(用含t的式子表示);(3)求的面积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4)当t取何值时,的面积最大;(5)当t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图1分析:本题以几何图形和直角坐标系为背景,从变化的角度设计问题,动静结合,涉及坐标、

2、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梯形等知识,点多面广,但始终围绕着坐标进行,(1)、(2)分别为坐标与梯形、三角形的关系,(3)、(4)、(5)涉及坐标与三角形的问题、等腰三角形的联系。其设计很巧妙,从(1)到(5),逐层递进,一气呵气,(1)、(2)是基础,(5)则容易漏解,作为考题,入门较容易,全对也很难,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信度;达到了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对多信息的加工、综合处理能力的目标。解答:(1)由等腰梯形的性质知,点C的横坐标即点A、B的横坐标之差,纵坐标与点B的纵坐标相等,所以C(1,2)。(2)过C作轴于E,则CE=2,AE=3,PQ//CE,当动点N运动t秒

3、时,NB=t,点Q的横坐标为,纵坐标为,由PQ//CE得,从而,(3)点M以每秒2个单位运动,,当时,M运动到A点,不存在,故,的取值范围是。(4)由,当(5)为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①若AQ=QM,,而,即,解得,当时,为等腰三角形。②若,则,解得:当时,为等腰三角形。③若,则,解得或(舍去)为等腰三角形。综上所述:当时,为等腰三角形。评注:动、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解决动点问题,应寻找在“动”的过程中相对“静”(不变)的量,如本题的相似三角形;还要抓住某些关键点,引进参数t,将相关问题联系起来,促使问题顺利解决。解答本题的基础是理解横、纵坐标的意义,关键是要熟悉坐标与图形的联系,难

4、点是第(2)问,能借助相似三角形得到一个坐标的关系式。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类讨论、转化等基本的数学思想的运用。寻根本题设计的几个小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它的“芳踪”,如点在数轴上运动,梯形、三角形、二次函数及最值等,它是把这些中考中的常见考点用“坐标”这根“红线”巧妙而有序的串起来。拓展:本题可以从条件和结论两方面加以拓展演变1.条件不变,结论探究:(1)当t取何值时,四边形OMQC的面积最小?(2)当t取何值时,QM//OC?(3)若三点B、Q、M共线,求t的值。[答案:(1);(2);(3)]2.改变条件,如:把原题中“四边形OABC为等腰梯形,OA//BC”变成“平行四边形OABC”(如图

5、2),然后探究(1)~(5)题的结论。图2[答案:(1);(2)Q;(3)()(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