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牦牛皮鞋面革加工工艺

6 牦牛皮鞋面革加工工艺

ID:6109124

大小:6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3

6 牦牛皮鞋面革加工工艺_第1页
6 牦牛皮鞋面革加工工艺_第2页
6 牦牛皮鞋面革加工工艺_第3页
6 牦牛皮鞋面革加工工艺_第4页
6 牦牛皮鞋面革加工工艺_第5页
资源描述:

《6 牦牛皮鞋面革加工工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牦牛皮鞋面革加工工艺1.准备阶段1.1原料皮的选择一般粒面无伤残的做全粒面革,伤残较轻的做轻修鞋面革,伤残较重的做修鞋面革或绒面革。由于牦牛皮粒面伤残较多,所以正面挑选率只有5%~10%,大部分只能用来生产轻修或修面革。原料的分选和合理利用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好的原料要做出高档产品,差的原料要精耕细作,提高档次。原料皮组批将水牛皮按大小不同,产地不同,原皮状态不同,分别组批。1.2浸水处理工艺流程组批→数张称重→浸水→割头蹄耳尾→去肉→再浸水→控水→脱脂工艺条件温度常温渗透剂JFC0.5%漂白

2、粉1.5%液碱(30%)3%液比5.0~6.0时间18~20h操作:调好水温水量,加入渗透剂,漂白粉和1%的液碱转,控制溶液PH值在12左右,投皮入鼓转动2~3分钟,静泡5小时,其间每小时转1~2分钟,再连续转4~5小时,再加入皮重1.5~2%的液碱,继续转7~8小时,检查皮基本回软,停鼓8小时,出鼓。要求:前期少转多停,中期多转,后期少转多停1.3去肉去肉是除去制革不需要的原料皮肉面附着的皮下组织、脂肪等,给真皮胶原纤维的松散消除了束缚和网络,同时也消除了化工材料向皮内渗透的屏障。因此,去肉的

3、好坏与是否合理是消除龟纹使革柔软、丰满等的技术关键,同时,也消除部位差的有效环节。根据牦牛皮组织结构特征,第一次去肉(去浸水带毛皮)采用“T”字行去法,即颈部横向去一至二刀再竖向在背脊部去一刀,腹肷部位不去肉。这样,使厚而紧密的颈部和背脊部油膜拉破,肉筋部分去除,皮纤维受到拉伸,使灰碱处理时对这些部位的作用加强,而腹肷部位的肉未去,使其在灰碱处理中由于油膜、肉筋的阻碍,皮纤维所受作用减小而得到保护。第二次去肉(浸灰碱后)再“四刀法”全张去肉,将全张油膜、肉筋尽量去干净。实践证明,这种去肉方法对消

4、除牦牛皮颈部皱纹、厚硬,保护腹肷松软部位,使全张革的软度紧实度差别大大减小,其效果是很明显的。1.4脱脂脱脂工序:液比2温度34℃1203脂肪酶1.6%氯化铵0.5%BaymalAN0.1%时间40min要求:A:油脂尽可能脱干净,皮表面应洁净,手摸无明显油腻感;B:无烫伤现象。C:脱脂前后应充分水洗,除去油污及油脂分解物,水洗温度约30℃为宜。1.5脱毛膨胀传统的灰碱法脱毛、浸灰是在转鼓中进行,为保证毛和毛根的即时溶化和表皮、皮垢的即时脱落,除了控制适当的硫化钠(硫氢化钠)石灰用量外,还要利用

5、转鼓的转动而辅以适当的机械外力来促进脱毛浸灰过程。由于皮在转动中的翻动,特别是在转动时间过长或转鼓转动过快而受到机械作用过大时,使使皮作用过度,造成成革松软、易起皱纹,特别是牦牛皮这类纤维编织本来就疏松的皮坯就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这也许是牦牛制革工艺的唯一难处。解决这个问题,脱毛浸灰一般采用涂灰碱的方法,应掌握好灰碱比。可采用两部分两种浓度的灰碱液包灰→堆置→推毛→进鼓浸灰,初期液比小,较高碱浓度,后期扩大液比的工艺路线。脱毛膨胀工序液比2.5温度16~24℃硫化碱6~8g/L石灰粉4%时间16

6、~20小时要求:牦牛皮的纤维组织比黄牛皮的疏松,一般经过脱毛浸灰后就可达到一般产品的要求,不需要进行复浸灰。但对于一些软度特别高的的产品,需要进行一次复浸灰。复浸灰液比2.5~3.0,温度25℃,灰碱浓度1.5~2.5(波美)以浸泡为主。1.5脱灰软化一般来讲,脱灰应脱透,脱灰软化过程中的机械作用要缓和,酶的用量不宜太大。脱灰前要充分水洗,以采用大液比温水闷洗为好。这样,机械作用小,洗涤作用均匀、缓和,膨胀裸皮可逐渐降低膨胀度,皮内层与外层膨胀度差别小,皮不易受到损伤。同时温水对蛋白、油脂水解物

7、及盐的溶解度大,容易将这些物质洗去。水西时可多次换水洗涤,也可以采用大液比流水洗。但对于当地水中碳酸钙硬度较高的工厂不宜采用流水洗,因为在流水洗过程中,水中的碳酸根会不断与钙作用而形成碳酸钙沉积在粒面上,轻则粒面发糙,重则脆裂,尤其在冬季更为严重。脱灰与软化可以同时进行,也可分步进行。工艺流程水洗→脱灰软化(同浴)→水洗→浸酸工艺条件液比1.5硫酸铵0.5%25倍胰酶0.05%(在冬季增加软化程度)1389蛋白酶0.08%操作规程:在脱灰后进行软化,液比1.5,温度36~39℃,硫酸铵0.5%,

8、25倍胰酶,转动30min,在冬季为增加软化程度,还可补加6000U/g的蛋白酶0.08%.要求:软化后的皮要采用大液比水洗,多次洗涤。检查:脱灰后用酚酞检查红色就是没有水洗干净。1.6浸酸浸酸能进一步分散纤维,对重脱灰的裸皮浸酸不宜过重,常规浸酸,即用小分子、渗透快的甲酸和硫酸结合,浸透为止,浸酸终点pH=2.8~3.4。为了使粒面细致、紧密,可在浸酸中加入明矾1%,明矾对腹肷部位的粒面填充效果明显。浸酸的液比不宜太小,否则由于机械作用太大,会使皮产生皱纹而在铬鞣后显示出来。工艺流程水洗→浸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